无数投资者将失败归咎于“意志不坚定”、“太贪/太怕了”。然而,《孙子兵法·势篇》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勇敢或胆怯,很多时候并非由其天性决定,而是由他所处的“势”决定的。
不同于我们常说的市场趋势,孙子的“势”,是一种可由我们主动创造的、内化的力量。因此,《势篇》更像一本投资者的行动指南,它教我们如何构建一个能自然产生强大力量的投资体系。
一、成势之基:组织架构与指挥系统 (“分数”与“形名”)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治理大军团就像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像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
这看似与“势”无关,实则为全文的重中之重。做对了这一步,造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1. “治众如治寡”——合理的仓位管理与策略一致性
治理大军团像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依靠的是合理的组织架构(分数)。
- 对标军队: 林彪独创的“三三制”,从最小的三人战斗小组开始设计,确保指挥能直达末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靠的也是高效的编制。其本质是,一个人的管理精力有上限。
- 对标投资: 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是, 最多同时持有三个标的。因为三个是大多数人能深入了解和有效管理的上限。超过三个,你很难管得过来,也容易为亏损找借口。选择少,意味着每一个决策都更慎重。
更深一层,“治众如治寡”还意味着,你的投资策略,在管理小资金和管理大资金时,都应同样有效。 我见过很多短线高手,资金量到了几百万就卡住了,这说明其策略在底层设计上存在规模瓶颈。人的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一个做惯了短线的人,很难真正转型去做长线。
2. “斗众如斗寡”——明确的买卖信号
指挥大军团像指挥小部队一样到位,依靠的是明确、高效的指挥信号(形名)。
- 对标军队: 冒顿单于用响箭训练士兵,箭射向哪儿,士兵就射向哪儿,最终士兵放弃思考,形成了条件反射般的执行力。
- 对标投资: 很多投资者没有清晰的买卖信号,账户资金总在盲动。当恐慌来临时,他们就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当机会来临时,又犹犹豫豫,不敢重仓。
只有合理的仓位管理(分数)和明确的交易信号(形名),才能让你的力量对准同一个方向,像一把刺刀,撕开市场的防线。
二、成势之变:战术的灵活性与容错性 (“奇正相生”)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是依靠正确运用“奇正”的变化;攻击敌军,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关键在于以实击虚。
但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像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像江海一样永不枯竭。像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旋绕,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呢。
“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孙子兵法》中争议最大的一句话。
“奇”字究竟读qí(出奇)还是jī(多余,引申为预备队)?学术界尚无定论。但两种说法都有其道理。若读jī,那么“奇兵”就是预备兵,其目的是增加战术的变化性和容错性。这与“出奇兵”(qí)在最终效果上是相似的,都是在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太过纠结。
正兵,是按计划投入的主力;奇兵,则是那支敌人意想不到的、用于应对变数的力量。
有了“奇兵”这支预备队,你的战术将变得千变万化。孙子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 就像五音能组合出无穷的音乐,五色能调配出万千的色彩一样,一旦在“正兵”之外加入了“奇兵”,你的战略组合就变得无穷无尽。
- 对标投资: 在投资中,“奇兵”最经典的体现,就是你手中持有的现金预备队。 一个满仓操作的账户,就是一支没有预备队的“正兵”,它缺乏变化,只能硬抗。而一个持有充足现金的投资者,则拥有了“奇正”相生的能力:
- 防守时(增加容错性): 市场大跌,你无需被迫在低位卖出优质资产(正兵)来应付流动性需求。
- 进攻时(出奇制胜): 当别人恐慌抛售时,你的现金(奇兵)就成了可以抄底的“奇袭”力量,以极低的价格获取优质资产。
分数、形名、奇正,共同构成了战略部署的基础,是形成“势”的前提。
三、成势之法:蓄能与释放 (“势险”与“节短”)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guō)弩,节如发机。
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动大石,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

孙子用湍流、猛禽和弓弩三个比喻,生动地描述了如何积蓄能量(势险),并在一瞬间爆发(节短)。
1. “势险”——积蓄强大的投资势能
“势险”,就是将弓拉满,积蓄最大的势能。在投资中,这对应的是行动前漫长而充分的准备过程。
- 资本的积累: 没有持续的储蓄,再高的收益率也意义不大。
- 知识的积累: 对宏观、行业、公司的深入研究,是为你的“箭”打磨箭头。
- 耐心的积累: 市场大部分时间无效,值得“发机”的机会并不多。等待市场给出极度低估或高估的价格,就是在积蓄“地势”之利。
史玉柱用三个亿广告费卖脑白金,人们只看到“有钱谁不会”,却忽略了他积蓄这三个亿的过程。巴菲特在2008年果断投资高盛,人们惊叹其胆识,却忽略了他为此积蓄了几十年的资本和理解。
2. “节短”——果断而精准的执行
“节短”,就是扣动扳机的那一瞬间,距离近、时间短。它要求我们的执行必须果断、精准、毫不拖泥带水。
- 买入的“节短”: 当你等待的目标出现时,买入应坚决,所有犹豫都应在准备阶段完成。
- 卖出的“节短”: 无论是基于基本面恶化、达到目标价,还是触发止损,一旦条件满足,就应立即执行。最怕“再等等看”,这往往是小亏变大亏的根源。
“势险,节短”的投资哲学,要求我们将复杂性前置,将执行简单化。
四、成势之本:创造有利“势”,而非对抗人性 (“勇怯,势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双方交战,一方之乱,是因为对方治军更严整:一方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军队治理有序或者混乱,在于其组织编制;士兵勇敢或者胆怯,在于部队所营造的态势和声势;军力强大或者弱小,在于部队日常训练所造就的内在实力。
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或真或假的军情,敌军必然据此判断而跟从;给予敌军一点实际利益作为诱饵,敌军必然趋利而来,从而听我调动。一方面用这些办法调动敌军,一方面要严阵以待。
一个人的勇敢或胆怯,并非由其天性决定,而是由他所处的“势”决定的。
1. 投资者的“怯”,源于置身“危势”
为什么会在市场底部恐慌割肉?因为他所处的“势”让他不得不“怯”:
- 仓位过重或使用杠杆: 相当于置身“绝地”,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致命。
- 投资于不懂的资产: 内心是“虚”的,除了逃跑别无选择。
- 没有预备队(现金): 弹尽粮绝的军队最易崩溃。
2. 投资者的“勇”,源于创造“安势”
为什么能在市场恐慌时勇敢买入?因为他为自己创造了有利的“势”:
- 合理的仓位管理: 远未伤及根本,下跌只是正常交换。
- 持有优质资产: 内心是“实”的,明白价格下跌只是市场先生在发脾气。
- 手握重兵(现金为奇兵): 市场的暴跌不是危机,而是“出奇制胜”的绝佳战机。
韩信的“背水一战”,是人为创造“不勇则死”的“势”。在投资中,我们要做的是反向操作:通过构建一个安全的、有预备队的、基于深度理解的投资体系,为自己创造一个“不贪不惧”的“势”。 当你所处的“势”是安全的,你的心态自然从容。你不是在用意志力对抗恐惧,而是你的体系从根源上消解了恐惧。
五、成势之道: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像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上就静止不动,处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像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
这是《势篇》的总结,也是投资哲学的最高境界:成功依赖于构建一个强大的体系(势),而不是苛求自己或他人拥有超凡的才能。
- “不责于人”: 亏损时,不要只归咎于自己“贪婪”或市场“不理性”。而应反思:是我的“势”没造好吗?是我的资产配置(分数)有问题?还是我的交易纪律(形名)没执行?
- “求之于势”: 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构建和优化你自己的投资体系上。这个体系,就是你的“千仞之山”。
最终,一个“善战者”的投资组合,其长期盈利是一种“势所必然”的结果。当你真正将这些原则内化于心,你的投资之路将不再是充满焦虑的挣扎,而是一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从容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