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name: 无漪wuyi

孙子兵法

投资的最高智慧:《孙子兵法》第七篇 军争篇——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一、核心战略思想:弯路才是直路,胜负在于无形 1.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投资中的“慢就是快” 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常常渴望一夜暴富,追求快速翻倍的刺激。然而,《军争篇》却用“以迂为直”的智慧提醒我们:通往财富的捷径,往往隐藏在看似缓慢的迂回之中。 2.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投资的功夫在“没故事的地方” 同一个投资行为,对不同的人来说,结果可能天壤之别。这正如“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所揭示的:真正的胜负,往往在那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中早已决定。 3. “兵以诈立,以利动”——克服人性的弱点 “诈”并非诡计,而是战术上的假动作,迷惑敌人,隐藏真实意图;“利”并非贪婪,而是只在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才行动。这在投资中,是对人性的巨大考验。 二、四大核心治军方法:管理你的投资“军队” 《军争篇》的“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如同管理一支军队,也同样适用于管理我们的投资组合和心态。 1. 治气:管理士气,避锐击惰——投资中的耐心与时机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市场的情绪也如此。 2. 治心:保持冷静,以治待乱——投资者的内心定力 “用自己军队的严整对待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对待敌人的喧哗。” 3. 治力:掌握主动,以逸待劳——构建你的投资优势 […]

走出幻觉 走向成熟

2.交易者常见的思维误区

一、冰山原理:你看到的,永远只是市场的一角 能够影响市场的因素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按照混沌理论,答案是无限的。这意味着,任何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和理解,本质上都是片面的、断章取义的。 作者提出了一个关键的观点:交易者通常都是用有限的思维方式,来分析无限的市场。 这就像一个数学问题:自然数和偶数哪个多?在有限范围内,自然数是偶数的两倍;但在无限的系统中,它们一样多。 同理,无论你考虑到1万件还是100万件影响市场的因素,在无限的市场面前,你所考虑的都是一样多。试图通过“综合分析”来无限接近市场真相,只是一种迎合本能、排斥不确定性的幻觉。 因此,作者提出了 “A + X = B” 的公式: 无论你找到多少已知原因A,与真实价格B之间存在多大的背离,都只能说明,你忽略了更多与之平衡的未知原因X。而通常对未来走势起更大作用的,恰恰是那个未知的X。 二、树形原理:事后合理,不等于事先可知 作者用“树形”来比喻原因与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一片特定的树叶向下寻找,必然能找到唯一的树干;但从树干向上寻找,却绝不可能找到唯一的树叶。 如果未来作者在交易上成功,他会感慨每一次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如果他最终失败,他同样会感叹,每一次经历都为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这就是 “事后合理偏向”。交易者能否长期获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应对这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 三-、巨变效应:原因是渐进的,结果是跳跃的 当一切都顺理成章,似乎永远不会改变时,往往巨变就会随之而来。

走出幻觉 走向成熟

1.走向交易者之路

一、学生股民:一场代价高昂的成长 作者坦言,他从未劝过身边的人去做交易。这源于他自己那段痛苦的成长经历。作为一名曾经的“中学生股民”,他在交易之路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无数个不眠之夜;面对亏损的绞尽脑汁与无奈;毁掉父母毕生积蓄三分之二的心痛;与本能较量的痛苦挣扎;以及为了交易而离群索居的孤独…… 他深知,交易者的成长异常痛苦,需要对抗行业环境、自身本能和固有的信念体系。他从不相信有人能不经历惨重亏损,就真正学会交易。 “初学者赚来的钱,通常都是市场借给你的,等到市场向你讨账的时候会更加凶狠。” 交易看似复杂,实则出奇的简单。但这种简单,却不符合正常人的本能和信念。作者认为,他整本书的价值,就是让读者能够真正相信那些早已听过无数遍的简单道理。 二、皇帝的新装:行业内的角色与幻觉 阔别五年后,作者重返有形的实体市场,却遗憾地发现,这个行业与五年前并无不同。在他看来,行业内的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演出一场盛大的闹剧。他希望自己的书,能像那个天真的孩子,告诉大家——皇帝根本就没有穿衣服。 作者认为,这并非分析师的错,错在交易者自己身上。 永远是需求在决定供给。交易者喜欢做高难度动作,分析师就帮你尝试;交易者希望次次正确,分析师就只能宣传“战无不胜”。 作者分享了自己早年在银行推销基金的经历。他发现,当他真诚地为客户着想,解释风险和不同产品的优劣时,客户反而不耐烦甚至愤怒;而那些制造“完美幻觉”的推销员,却更容易获得成功。 他最终意识到:“最好的推销者绝对不是没有良知的人,而是能够先把自己骗了然后再去骗别人的人。” 这段经历让他做出了痛苦的抉:放弃进入金融行业。因为他无法一边预见风险,一边又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忽悠”客户。 他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在这个市场上,唯一能够信任和依赖的人,只有你自己。 三、大师的结局:一场信念的崩塌 作者深入剖析了几位开创流派的大师的最终结局,试图揭示交易之路背后更深层的真相。 四、最后的警告:你想好了吗? 从这些大师的结局中,我们能发现什么?开山祖师们,有的在晚年推翻了自己的信念,有的最终被市场彻底打败,有的只能做理论研究而无法实战。 交易之路,或许本就是一条否定之路。 作者最后一次向读者发出警告:你想好了吗?如果你依然选择走上这条充满坎坷的交易之路,那么希望本书能给你带来一丝启发。

走出幻觉 走向成熟

0.《走出幻觉,走向成熟》——一个交易者的真诚独白

一、年少轻狂的代价:八年泥潭与数十倍利润 作者的交易之路,始于14岁的年少轻狂。1997年大牛市的末端,出于对财富的幻想和对自身智商的过度自信,他鼓动父亲开立了股票账户,却将整个家庭拖入了亏损的深渊。 牛市顶部入市,随即被套。为了“解套”,家人不得不投入更多资金,结果只带来了更深的亏损。最终,父亲失去了面对市场的勇气,家庭的财政大权落在了这个尚显稚嫩的少年手中。 然而,他的接手同样无法扭转亏损的轨迹。到19岁时,他已通过多年的“努力”,将父母毕生的积蓄亏损过半。 股票市场伴随了他的成长,也让他丧失了许多同龄人的乐趣。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市场的磨砺让他早早成熟,并培养起了可贵的责任心。凭借年轻思维的灵活性,他最终一步步走出了泥潭,但这趟旅程,花费了他整整八年的光阴。 多年以后,他虽然在市场上取得了数十倍的利润,并拥有了稳定盈利的能力,但内心深处,他仍在反思:走交易这条路,真的值得吗?曾经的痛苦挣扎,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 二、写作的初衷:一本为交易者而写的书 作者并非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是一个为自己负责的独立交易者,甚至最终还找了一份与金融完全无关的工作。在成长的道路上,他深受各类交易书籍的启发,并在交易论坛的讨论中获得了巨大的共鸣和温暖。 在众多热心网友的支持下,他创建了一个非营利性的论坛——“交易者之家”。 他认为,如果把博弈对手当成老师,就毫无取胜的可能,这无异于奢望从广告中学会消费。他希望“交易者之家”能成为一片脱离行业利益动机的交流净土。 正是在这种无私的分享与交流中,本书的雏形渐渐形成。这是一本从交易者视角观察市场的作品,一本真正意义上为交易者而写的书。作者认为,自己与读者没有丝毫不同,都只是市场中渺小的个体。或许正因如此,他比那些高高在上的业内人士,更了解中小投资者所处的环境和思想误区。 三-、客观与真诚:不给“想要的”,只给“需要的” 作者坦言,他毕竟不是职业作家,文笔和逻辑或许不够严谨,内容结构也可能因创作时间跨度太长而缺乏层次感。但最低限度,他有义务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 真诚 与 客观。 他所追求的客观,并非观点的绝对正确——在市场上,恐怕没有什么结论是绝对正确的——而是希望自己的观点,不因任何动机的影响而偏离公正。 他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作者,很容易为了迎合读者(消费者)而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他明确表示,本书不会为了销量而迁就读者的本能需要,更不会提供什么能在明天就多赚一笔的“独门秘籍”。 相反,本书的核心,是通过作者曾经走过的弯路,来深度挖掘交易者思想上的误区。他不惧怕直视自己思想与心灵上脆弱的一面,也同样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像他一样坚强。 这,是一本关于市场真相的书。

澄明之境

澄明之境4:青泽的市场观

投资的理论、模型、假设,决定了市场观察和交易。这是青泽投资哲学的核心。在他看来,选择什么样的投资理论,就决定了你会看到什么样的市场,也决定了你将如何操作。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