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春天,对于年轻的期货交易员青泽而言,既是地狱的延续,也是天堂的开端。在经历了前期的严重亏损后,他怀着强烈的求胜欲望重返市场,誓要将失去的一切都赚回来。他不知道自信从何而来,但一种强烈的预感告诉他,翻身的日子就要来了。
一、图表中的灵感:上升平台的启示
春节期间,青泽整日沉浸在亲手绘制的图表中,无意中培养出一种对图形的敏感直觉。一天,他在研究“327”国债期货合约的走势图时,灵光一闪,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 “上升平台”。
所谓“上升平台”,是技术分析中的一个术语。它指在一段明显的上涨趋势中,价格进入横向震荡格局,多空暂时达成平衡。这通常不是见顶信号,而是趋势的暂时停顿。盘整时间越长,积累的能量越大,随后的突破爆发力也越强。
青泽看到,“327”合约在长期上升后,于147元附近形成了一条狭窄的盘整带。日K线上,阴线又小又短,显示空头力量极其微弱。他根据以往在股票市场的经验判断,一旦价格向上突破,后市极有可能出现大幅飙升。
这个发现让他既激动又紧张。他调整了交易思路,放弃了频繁的短线交易,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327”合约上,决心抓住这个机会,一举扭转败局。
二、重仓押注:一场以命相搏的对决
最初,青泽只是试探性地买入了一些多单。但盘面气氛异常紧张、压抑,多空双方在关键价位上都挂出了几十万手的买卖单,两军对垒,针锋相对。市场价格每上涨一个点都极为困难。
然而,青-泽并未去打探任何消息。他每天只是紧紧盯着自己画的那张日K线图,图表给了他巨大的信心,他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并逐步加仓。
1995年2月22日下午,他越来越觉得,市场被压抑得像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在一位朋友的鼓励下,他鼓起勇气,咬紧牙关,再次加码买入。
此时,他手中的 “327”多头合约总量已高达9,000手。
【案例解读】
- 仓位与本金: 根据当时国债期货每手2万元面值、2.5%的保证金比例计算,每手保证金约为500元。9,000手合约的总名义价值为1.8亿元,所需保证金约为450万元。对于一个前期亏损严重的个人交易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 极高比例的重仓,甚至可能是动用了全部身家和信用的“All-in”式押注。
- 杠杆: 2.5%的保证金,意味着这笔交易的 杠杆高达40倍。价格每反向波动1%,账户就将亏损40%;反向波动2.5%,即宣告爆仓。
- 风险: 青泽自己也承认,这次行动“大胆、鲁莽之极”。如果次日财政部出台的消息是利空而非利多,他将瞬间灰飞烟灭。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命相搏”的交易手法,偶然的好运这一次帮了他,但也为他日后的巨大失败埋下了种子。
令人奇怪的是,持有如此庞大的头寸,青泽内心却没有丝毫恐惧和不安。他平静地度过了一夜,应了那句老话:无知者无畏。
三、一夜天堂:690万的暴利
1995年2月23日,中国金融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327”事件爆发。
当天一早,财政部发布了关于1992年3年期国债贴息的消息,这是一个重大利好。青泽意识到,他梦寐以求的时刻终于到来。
9点一开盘,国债期货各品种跳高近1元,而这仅仅是空头噩梦的开始。青泽手中的9,000手多单瞬间产生了巨大的浮动利润。
然而,那一刻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反而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冷静和理智。他知道,现在不是获利了结的时机,相反,应该继续买进。
他再次大胆出击,以市价买入5,000手“327”合约,成交价在150元左右。 此时,他的总持仓达到了惊人的 14,000手。
那一天,青泽的交易室挤满了前来道喜的人,与他一同分享这场狂欢。最终,他在 151元附近抛出了自己手中的全部多单。
【收益分析】
- 利润: 当天,青泽的交易利润高达 690多万元。这个数字在1995年,对普通人而言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 收益率: 粗略估算,他前一日的底仓成本在147-148元之间,当天加仓成本在150元,最终在151元左右平仓。其整体盈利幅度约为2%-3%。但由于动用了高达40倍的杠杆,这2%-3%的涨幅被放大了40倍,从而带来了 相对于保证金本金高达80%-120%的单日收益率。
四、福兮祸所伏:胜利背后的种子
对青泽而言,这是一场豪赌,他赌赢了。前一天还被亏损压得喘不过气,一夜之间便咸鱼翻身。
然而,巨大的成功也助长了他思想中一个危险的观念:期货交易的损失并不可怕,总有办法赚回来。 他明显地小看了市场隐含的巨大风险。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靠运气在市场中走得很远。这次偶然的、辉煌的胜利,确实为他日后的巨大不幸埋下了种子。
交易结束后,青泽给自己放了个长假,在杭州西子湖畔和灵隐寺逗留数日。这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对命运的一种酬谢。然而,这趟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旅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