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理论、模型、假设,决定了市场观察和交易。这是青泽投资哲学的核心。在他看来,选择什么样的投资理论,就决定了你会看到什么样的市场,也决定了你将如何操作。
一、理论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真理
面对同一个市场,不同的理论和时间尺度,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青泽引用了丁圣元先生一个精彩的“七巧板”比喻来说明:
“当你看到第一块七巧板上的K线图形时,你可能认为未来走勢是向上的。当加上第二块七巧板时,在更长的时间周期上,整体走势可能是向下的。每加上一块,你对方向的判断可能都不同。”
市场并不存在绝对的解释,只是一种概率和可能性。例如,在2003年至2006年伦敦铜的大牛市中:
- 套期保值者 因为有现货基础和丰厚的利润空间,在3000、4000美元价位做空是天经地义的。
- 短线投机者 可以在日内剧烈的波动中,通过做空获利。
- 趋势交易者 则认为,在趋势反转前,任何位置做多都是合理的。
每一种操作策略,背后都有其合理的理论支撑。投资理论不仅是你观察市场的角度,也是你在不确定市场中采取行动的依靠。
二、理论的高下之分:警惕伪文化与神秘主义
青泽认为,投资理论有好坏高下之分。能够解释市场长期、重大变化,让投资者在风险可控下拥有胜算的理论,才是有价值的。
同时,他也尖锐地指出,市场中弥漫着许多“伪文化”和“伪理论”,误人子弟。
他对江恩理论、周易八卦等神秘主义流派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试图寻找一把能打开市场所有奥秘的“钥匙”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就走错了路。他曾收到过一些自称悟到“百战百胜秘法”的来信,但在他看来,这些人只是在交易研究方向上误入歧途,走火入魔。
三、理论的纯粹性:布里丹毛驴的困境
如果一个人能够博采众长,综合各种理论,是否能更全面地理解市场?青泽的答案是否定的。
他认为,理论的 唯一性 和 纯粹性 至关重要。如果有多重标准,看到的就是混乱的市场。这就像著名的“布里丹毛驴效应”:
一头毛驴站在两堆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因为它无法分辨优劣,在犹豫不决中活活饿死。
一个投资者如果同时信奉多种理论,比如既是价值投资者,又是趋势交易者,面对同一个标的,不同理论可能会给出相互矛盾的信号,最终将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
青泽说:“单纯的眼睛看到清澈的世界,复杂的眼睛看到混乱的世界。”
他认为,很多懂的特别多、如同“投资百科全书”的交易员业绩不佳,正是因为“多则惑,少则得”。与其博而浅,不如精通一门功夫,练到登峰造极,成为投资行业的“东方不败”。
四、青泽的选择:趋势与结构
在纷繁复杂的理论流派中,青泽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核心理论——趋势与结构。他既不完全认同传统的技术分析,也对基本分析在中短线杠杆交易中的局限性保持警惕。
1. 趋势:顺势而为的宏大视角
青泽对“趋势”的理解,源于中国古代文化。孟子的“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宋朝陈亮的“天下大势之所趋,非人力之所能移也”,都揭示了趋势的宏大力量。
他定义的趋势包含三个要素:
- 时间尺度: 只关注长期趋势。
- 判断标准: 清晰、直观,在一目了然。
- 力量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启发
青泽认为,仅用趋势概念解释市场远远不够,因为在趋势演化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停顿、徘徊和震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引入了“结构”的概念。
这一思想,来源于诺贝尔奖得主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
普里戈金发现,分子在一个平衡态(结构内)下的运动是随机、无序的。但是,当这个平衡态被打破(结构临界),它的运动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稳定有序状态(结构外),有了决定性和规律性。
青泽借用这一思想,将市场价格运动分为三种状态:
- 结构内: 价格随机、无序,如水库里鱼的游动。
- 结构临界: 价格极不稳定,即将出方向,如大坝即将垮塌。
- 结构外: 价格有很大的有序性和必然性,如大坝垮塌后,鱼群只能顺着水流方向运动。
这个“趋势+结构”的理论,构成了他制定操作策略、区分可为与不可为时刻的基本依据。它不是预测工具,而是一个为混沌市场定位的“经纬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