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走出幻觉,走向成熟》——一个交易者的真诚独白

一、年少轻狂的代价:八年泥潭与数十倍利润

作者的交易之路,始于14岁的年少轻狂。1997年大牛市的末端,出于对财富的幻想和对自身智商的过度自信,他鼓动父亲开立了股票账户,却将整个家庭拖入了亏损的深渊。

牛市顶部入市,随即被套。为了“解套”,家人不得不投入更多资金,结果只带来了更深的亏损。最终,父亲失去了面对市场的勇气,家庭的财政大权落在了这个尚显稚嫩的少年手中。

然而,他的接手同样无法扭转亏损的轨迹。到19岁时,他已通过多年的“努力”,将父母毕生的积蓄亏损过半。

股票市场伴随了他的成长,也让他丧失了许多同龄人的乐趣。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市场的磨砺让他早早成熟,并培养起了可贵的责任心。凭借年轻思维的灵活性,他最终一步步走出了泥潭,但这趟旅程,花费了他整整八年的光阴。

多年以后,他虽然在市场上取得了数十倍的利润,并拥有了稳定盈利的能力,但内心深处,他仍在反思:走交易这条路,真的值得吗?曾经的痛苦挣扎,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

二、写作的初衷:一本为交易者而写的书

作者并非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是一个为自己负责的独立交易者,甚至最终还找了一份与金融完全无关的工作。在成长的道路上,他深受各类交易书籍的启发,并在交易论坛的讨论中获得了巨大的共鸣和温暖。

在众多热心网友的支持下,他创建了一个非营利性的论坛——“交易者之家”。

他认为,如果把博弈对手当成老师,就毫无取胜的可能,这无异于奢望从广告中学会消费。他希望“交易者之家”能成为一片脱离行业利益动机的交流净土。

正是在这种无私的分享与交流中,本书的雏形渐渐形成。这是一本从交易者视角观察市场的作品,一本真正意义上为交易者而写的书。作者认为,自己与读者没有丝毫不同,都只是市场中渺小的个体。或许正因如此,他比那些高高在上的业内人士,更了解中小投资者所处的环境和思想误区。

三-、客观与真诚:不给“想要的”,只给“需要的”

作者坦言,他毕竟不是职业作家,文笔和逻辑或许不够严谨,内容结构也可能因创作时间跨度太长而缺乏层次感。但最低限度,他有义务让每一位读者感受到 真诚客观

他所追求的客观,并非观点的绝对正确——在市场上,恐怕没有什么结论是绝对正确的——而是希望自己的观点,不因任何动机的影响而偏离公正。

他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作者,很容易为了迎合读者(消费者)而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他明确表示,本书不会为了销量而迁就读者的本能需要,更不会提供什么能在明天就多赚一笔的“独门秘籍”。

相反,本书的核心,是通过作者曾经走过的弯路,来深度挖掘交易者思想上的误区。他不惧怕直视自己思想与心灵上脆弱的一面,也同样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像他一样坚强。

这,是一本关于市场真相的书。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