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交易员不但是进攻的专家,更是风险控制的专家。交易风险控制的最高境界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而投资心态的培养则没有捷径,唯有在市场的千锤百炼中,专注执着,方能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
一、风险:被黄金蒙蔽的双眼
青泽在讲课和写书中,总是反复强调期货交易的巨大风险,甚至劝人不要轻易进入这个行业。这既源于他个人“纸上富贵一场梦”的惨痛经历,也源于他见证了太多期货市场中的悲剧。
他回忆,期货大赛的获奖者,往往如流星般璀璨而短暂,第二年、第三年还能创造佳绩的寥寥无几。
人们为何如此容易漠视风险?青泽引用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寓言故事:
“有一个人路过金铺,看见柜台上的黄金,他的眼里便只有黄金,再也看不到周围的人。他不由自主地走过去,伸手就把黄金往怀里装。”
这个故事看似荒诞,却精准地描绘了交易者在面对巨大利润诱惑时的心理状态。正如马克思所言,当利润达到300%时,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在高杠杆的期货市场,人性的贪婪被无限放大,风险意识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
二、风险控制的智慧:从围棋十诀到扁鹊三兄弟
青泽从业余爱好围棋中,发现了与期货风险管理惊人一致的智慧。他引用 《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来说明,顶尖高手总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其整体思路皆是围绕自我保护和风险控制展开。
韩国棋手李昌镐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很少下出“妙手”。他曾对记者说:“我从不追求妙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这种稳中取胜的精神,正是索罗斯、里费默等投资大师所共同推崇的。索罗斯把资本安全置于近期盈利之上;里费默则强调“当我看见一个危险信号的时候,我不跟它争执,我躲开!”
青泽认为,期货交易既是一门赢的艺术,更是一门输的艺术。 他极为推崇一位风格激进的交易员朋友,佩服的并非其重仓一击的能力,而是其看错方向时“割起肉来毫不手软”的逃跑速度和壮士断臂的勇气。
他将交易风险管理比作一个国家的四道防线,并强调,最高境界的风险管理,应如扁鹊的长兄:
魏王问扁鹊三兄弟谁医术最高。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王不解。扁鹊解释说:“长兄治病于病发之前,故无人知其功;中兄治病于病初起时,人以为只能治小病;我治病于病重之时,故人皆以为我医术高明。”
交易风险控制的最高境界,正是“治病于未发”,是未雨绸绸,防患于未然。 其次是主动控制(时间/主动止损)和被动防守(价格止损),最后的底线则是暂停交易,强制离场。
三、心态的修炼:没有捷径的“呆若木鸡”之路
青泽坦言,空谈投资心态毫无意义。良好的心态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艰难、漫长的死亡游戏中,只有死里逃生的幸存者才有资格谈论的话题。
他将投资者心态的演化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
- 新手阶段: 因暴富效应而来,凭冲动和感觉交易。短暂的成功会带来错误的幻觉,而一旦亏损,心态便迅速在贪婪与恐慌中崩溃,最终被市场淘汰。
- 探索阶段: 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认知尚不完整。交易结果不稳定,心态也随之在乐观与悲观之间剧烈摇摆。
- 成熟阶段: 形成了有效的投资体系,心态逐渐向好。但仍需经历从“怀疑体系”到“基本相信”,再到“完全信任”的内心斗争。最终,投资者能够自觉自愿、纯粹地按照体系交易,心态才会越来越平和。
这个过程没有捷径。青泽引用了 《庄子》中“呆若木鸡” 的故事,来比喻交易员心态修炼的至高境界:
纪先生为齐王训练斗鸡。最初,鸡骄矜好斗;后来,它虽受外界影响,但已有所收敛;再后来,它意气强盛,眼神锐利。直到四十天后,这只鸡面对挑衅,心神安定,不惊不动,看上去就像一只木鸡。然而,别的鸡一看到它,就吓得落荒而逃。
“功夫就是时间。” 青泽引用李连杰的话说,只有时间,才能帮助投资者累积知识、经验和教训;也只有时间,才能使其内心世界从贪婪到平淡、从狂傲到谦卑、从感性到理性。
四、交易的境界:稳、狠、快与自然而然
面对充满诱惑的市场,青泽认为,投资者必须勒住欲望的缰绳,舍弃“包打天下”的非分之想。“滔滔江水,只取一瓢饮”,这应是每个人都保持的心态。
对于市场上流传的“稳、准、狠”三字诀,他根据自己的风格,将其修改为 “稳、狠、快”:
- 稳: 没有机会时有足够的耐心,不乱做。
- 狠: 机会出现时,敢于重仓出击,追求暴利。
- 快: 好的机会转瞬即逝,需要反应敏捷,行动果断。
而投资的最高品质是什么?青泽用日本“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的故事给出了答案。
早乙女哲哉15岁学做天妇罗,因性格害羞,一被顾客注视就心慌手乱。后来,当他试着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如何做好天妇罗本身时,他突然发现,“畏惧的感觉”并非坏事,因为害怕失败,他才能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
盯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专注执着,追求自然而然的境界——这,是一个人做好任何事情的优良品质,在期货行业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