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个场景:你正准备去看书,这是你妈妈走过来说:“你该去学习了。”实际上,你原本就是打算去学习的,但被你妈,就不想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妈妈简单的一句话剥夺了你的自驱力,让你从自驱模式被迫进入了他驱模式。而这种模式上的转换,令你瞬间丧失了行为动机。如果你脾气不好,说不定还会和你妈吵架。
玻利亚罐模型
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提出了一个玻利亚罐模型。最开始,玻利亚罐中有一颗白球和一颗黑球,而规则是只要摸到一颗任意颜色小球,就要把这颗小球放回去,同时还需要再多放一颗相同颜色的小球。比如你摸到了一颗白球,就要放两颗白球回去。当一个孩子受到正反馈,比如获得了表扬或者得了奖,他就相当于摸到了一颗白球。于是,孩子关于这项技能的玻利亚罐中就有了两白一黑三颗小球。下一次摸球时,他再次摸到白球的概率就变成约2/3了。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个积极的正向回路。这让每个摸到过白球的孩子都可能摸到更多白球。
与之相反,如果孩子不幸,一开始就摸到的是黑球,比如考试考砸了,回家还被父母骂,倘若没有外力干预,那么他未来就更容易继续摸黑球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或者我们的孩子一开始就摸到白球,让自己进入到正反馈的循环中。
怎么做呢?下面提供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欣喜时刻
简单说,就是让我们在做困难的事情的时候,有快乐的感受。比如说练字的时候可以听喜欢的小说,健身的时候可以刷剧听音乐,我的很多书都是在在花园里种菜的时候听的。
这种快乐的精神奖励可以让我们一开始就获得正反馈,而这种反馈的持续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随着健身,你的身材越来越好了,随着练字,你的字越来越好看了,你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正反馈,这种正向的齿轮就开始转起来了。
二、自由时刻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有拖延症,明明10分钟就能写完的作业,非要拖好几个小时。很简单,没有学习动力嘛。现在的父母呀都太卷了,生怕孩子闲着,就算做完了作业,还会有其他的任务等着,那对于孩子来说,又何必着急写完作业呢。
在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规定工作内容肯定比规定工作时间更有效率。为什么很多人在公司表面加班,实则摸鱼,因为反正工作做完了也不让下班,那就拖着呗。
这在金钱领域同样适用,如果父母给你钱让你去超市买东西,买完剩下的钱要还给父母,那你大概率是想办法把钱花完,但如果父母说,剩下的钱归就归你自己了,那你是不是得精打细算,就能开始建立正确的财富习惯和金钱观。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把自由还给孩子。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或者你的员工拥有自驱力,那就要勇于放权,让他们成为自己时间和金钱的主人,他们自然就有了高效完成任务的动力。
三、荣耀时刻
知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举过一个案例,她女儿在做一张数学试卷时得了85分。她让女儿订正,但不像普通家长那样,让女儿订正就结束了。而是,在女儿确认订正过程和答案正确之后,告诉女儿:“你之前做错的题目里,有价值9分的题目现在被做对了。”接着尹老师就把原来的分数擦掉,用铅笔写上94分,然后告诉女儿:“你的成绩变成94分了。”尹老师的这个举动,促使女儿又去订正了另一道分值为6分的题目。等到女儿把这道题也订正后,尹老师又把分数擦掉,改成100分。而尹老师将孩子的成绩从85分改成94分,再到100分的方法,为孩子塑造了一个荣耀时刻中的里程碑事件,让孩子在订正的过程中获得了正反馈,摸到了白球。
与之相反的呢,是低谷事件。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去听某位募捐者演讲。刚开始时,他觉得这位募捐者讲的句句在理,深感认同,决定一会演讲结束后捐10美元。但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这位募捐者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此时马克·吐温开始感到不快,决定待会捐两美元就算了。可这位募捐者似乎说上了瘾,仍讲个不停。这让马克·吐温彻底失去了捐款的欲望。
同样的现象,比如下级接受上级批评时,上级说个没完;或者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唠叨个不停。这些做法都会引起类似的反感情绪。心理学家把这种因为刺激过多或者作用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心理逆反现象,称为超限效应。其实,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一定阈值。当外界刺激大于该预值时,人就会不适、反感、愤怒,甚至绝望、崩溃。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大脑还未发育完全,心理承受能力预值通常较低。而在此情况下,突然对他们反复施加过多压力,孩子的心理承受值很快就会爆表,进而摸到一颗黑球。所以,性格强势的家长一定要在这种时候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四、连接时刻
我觉得读书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习惯,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也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其实,当孩子知道,通过阅读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书中的知识能为他所用的时候,他就会主动阅读。
但如何让孩子开始喜欢阅读呢?方法很简单。如果你的孩子还很小,那么你每天陪他一起读书,从小熏陶就可以了。这是心理学中的纯粹接触效应,指的是如果某种外界刺激在人们眼前出现的次数足够多,人们就会对这个刺激越来越喜欢。
那如果孩子已经上学了,错过了陪他读书的最好时机了,怎么办呢?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你可以把孩子喜欢的东西夹在书里,比如一些孩子喜欢的故事里的人物卡片或贴纸。每当孩子打开书,看到这些他喜欢的东西时,大脑产生的愉悦感会让孩子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喜欢这些东西还是书。很多次以后呢,孩子就会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爱上阅读,从而与书连接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