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经常是反直觉的,到底是应该在经济繁荣期还是经济衰退期投资股票?

人们总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为什么股市和经济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直接。

为什么股市和经济会“脱钩”?

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逻辑说起。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通常会扩大生产规模。这时候,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而股市就成了它们融资的重要渠道。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企业往往会增加股票发行量,导致市场上股票供给变多。供给多了,价格自然就容易下跌。

但到了经济衰退期,情况就完全反过来了。企业面对需求低迷和投资回报不确定的风险,往往会选择推迟或取消融资计划,甚至通过股票回购来保护股东权益。这时候,市场上的股票供给减少,资金反而会回流到股市,推动股价上涨。


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经济衰退时,很多人会因为对未来感到担忧而减少消费,增加储蓄。这些钱去哪儿了呢?很大一部分会流入资本市场,比如直接投资股票、购买基金,或者通过人寿保险等渠道进入市场。虽然企业盈利可能下降,但股市却可能因为资金回流而出现反弹。这一点在欧美股市尤其明显。

科斯托拉尼还举一个二手车市场的例子。他说,在汽车市场上,如果新车供应充足且吸引力强,消费者对二手车的需求就会减少,二手车价格也会下跌。但如果新车供应不足或者不够吸引人,二手车市场反而会活跃起来,价格也会上涨。这个类比虽然不是那么准确,但它很好地说明了供给和需求的关系。


资金与心理:中期趋势的关键

股市的中期趋势(比如三五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资金和心理。其中,资金因素是最关键的。只要资金充裕,心理因素通常也会在12个月内转向正面。说白了,钱多了,需求多了,价格自然就涨了,一旦趋势形成,就没有那么容易停下来。


经济繁荣期的资金流向

在经济繁荣期,大家更愿意把钱投进股市,还是用于生产?如果企业发现扩大生产能带来更高收益,它们肯定会优先选择研发和生产,而不是回购股票。同时,央行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往往会加息,这又会加重资金面的负面压力。

相反,在经济衰退期,资金面反而可能更宽松。比如,央行可能会降息,政府可能会推出刺激政策,这些都会为股市提供更多正面支持。


GDP增速与标普500收益率:反向关系的例证

我整理了1990年到2023年美国GDP增速和标普500收益率的数据。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GDP增速和标普500收益率经常“反着走”

年份GDP增速(%)标普500总回报率(%)
19901.89-3.10
1991-0.0730.47
19923.527.62
19932.7510.08
19944.031.32
19952.6837.58
19963.7722.96
19974.4533.36
19984.4828.58
19994.7921.04
20004.13-9.10
20011.00-11.89
20021.74-22.10
20032.8628.68
20043.8510.88
20053.484.91
20062.7815.79
20072.015.49
2008-0.14-37.00
2009-2.6026.46
20102.7115.06
20111.552.11
20122.2516.00
20131.8432.39
20142.2913.69
20152.711.38
20161.6411.96
20172.2421.83
20182.93-4.38
20192.1631.49
2020-3.4018.40
20215.9528.71
20222.06-18.11
20232.9026.29

比如,2009年,美国GDP增速是-2.60%,但标普500却上涨了26.46%。再比如,2015年和2018年,GDP增速分别达到几年内的峰值2.71%和2.93%,但标普500的收益率却只有可怜的1.38%和-4.38%,反而是这几年的最低点,跌到谷底。这些数据都说明,股市和经济并不总是同步的。

当然,我们也能找到很多反例。股市不是数学,没有绝对的规律可以套用。股市中从来不存在确定的相关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经济好坏来判断是否该进入股市。


为什么经济不好时,我反而更乐观?

我们都知道,证券市场是一个只有少数人赚钱的地方。经济好的时候,所有人都对前景乐观,这时候机会可能已经不多。而经济不好时,大家普遍悲观,股市中反而会出现更多“便宜货”。

举个例子:2023年年初,市场极度悲观,在十几美元(复权价)把英伟达卖掉的人,和现在,经济前景乐观时,在150美元的价格又把英伟达买回来的人,很有可能是同一批人。股市往往是反直觉的。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十几美元嫌贵,经济向好时,一百多美元又觉得便宜了。


股市上涨是否能带动经济繁荣?

其实,很多时候,股市的繁荣并不是因为经济繁荣,反而是股市的上涨带动了经济。比如,在经济低迷时,如果股市能上涨,就会产生财富效应。虽然这可能只是一种财富幻觉,但是手上的股票增值了,大家会觉得口袋里的钱变多了,就更愿意消费。消费增加,企业业绩改善,股价会进一步上涨,形成一个正向循环。但等到所有人都变得乐观时,股价可能已经涨到天上去了。


反直觉的投资哲学

虽然股市中不存在什么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和大多数人反着来,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下期视频,我准备讲讲科斯托拉尼的周期理论,也就是著名的“科斯托拉尼鸡蛋”。当参与股市的人数达到上限时,股市的上涨也就基本到头了。

Python代码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 Data
years = np.array([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
gdp_growth = np.array([
    1.89, -0.07, 3.52, 2.75, 4.03, 2.68, 3.77, 4.45, 4.48, 4.79,
    4.13, 1.00, 1.74, 2.86, 3.85, 3.48, 2.78, 2.01, -0.14, -2.60,
    2.71, 1.55, 2.25, 1.84, 2.29, 2.71, 1.64, 2.24, 2.93, 2.16,
    -3.40, 5.95, 2.06, 2.90
])
sp500_return = np.array([
    -3.10, 30.47, 7.62, 10.08, 1.32, 37.58, 22.96, 33.36, 28.58, 21.04,
    -9.10, -11.89, -22.10, 28.68, 10.88, 4.91, 15.79, 5.49, -37.00, 26.46,
    15.06, 2.11, 16.00, 32.39, 13.69, 1.38, 11.96, 21.83, -4.38, 31.49,
    18.40, 28.71, -18.11, 26.29
])

# Plot
plt.figure(figsize=(12, 6))

# Plot GDP growth rate
plt.plot(years, gdp_growth, marker='o', label='GDP Growth (%)', color='blue')

# Plot S&P 500 total return
plt.plot(years, sp500_return, marker='o', label='S&P 500 Total Return (%)', color='green')

# Customize the plot
plt.title('GDP Growth vs S&P 500 Total Return (1990-2023)')
plt.xlabel('Year')
plt.ylabel('Percentage (%)')
plt.axhline(0, color='black', linewidth=0.8, linestyle='--', alpha=0.6)
plt.grid(alpha=0.3)
plt.legend()

# Show the plot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Leave a Reply

1 Commen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3 months ago

对美股有用,但对A股不适用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