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视频主要是为了回复一个朋友的留言。看过我上期视频的朋友知道,我在1月22号盘前止盈了大概20%的仓位,也就是大概在这个位置。从技术指标上看,这里既没有打到10月均线,关于利率也没有达到极端水平。我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卖出标准,这似乎跟我的投资模型是背离的。我在视频中给出的止盈理由看上去有一点抽象,一是我认为去年的盈利已经很高了,二是市场的情绪最近比较高涨,我觉得是一个主力出货的好时机。而这两个理由,似乎跟我投资模型中的止盈标准毫无关系。因此他质疑我没有知行合一。
我觉得这里牵扯到2个问题。首先如果大家看过我之前的视频,我其实不止一次的说过,我的模型只不过是一个参考,目的是提供一个思路和预期收益,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试。我在实盘视频中也多次说过,我认为止盈是可以相对灵活的,如果你感到了压力,就可以适当的止盈一部分,每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对我来说,红线只有两条,一是目标市值,二是10月均线。目标市值是为了防止我过度止盈,因为错过了大涨的行情对我来说是一种沉没成本,错过牛市的上涨绝对是让投资者最痛苦的事情之一了。而10月均线是我的止损线,它是用来应对账面损失的风险,是一种在下跌行情中对本金的保护措施。
所以总结起来,我用目标市值控制股市上涨的风险,用10月均线控制股市下跌的风险,这两条对我来说是我投资模型中的核心思想,其他的内容其实都可以算作是补丁,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大家可以自行发挥。我提前止盈的目的恰恰是为了减轻我的负担,以便能够更好地执行这两条原则。我止盈的比例也不是乱定的,即便我止盈了20%的仓位,我的股票市值依然超过了目标市值6个月,所以股市如果没有出现我预期中的下跌,而是选择上涨,我手中股票超过目标市值的比例将会更高。完全按照模型操作可能会有更高的预期收益率,但同样也面临着更高的下跌风险。我更愿意接受略低的预期收益,但是更平稳的增长曲线,而这完全取决于我个人的风险偏好。
这个朋友提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知行合一,我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我觉得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的意思是在知中行,在行中知,这是一个边学边做的过程,是一个我们在行中得到反馈再调整认知的过程。我觉得如果你有想法,然后敢于执行,这就叫知行合一。明明有了想法,但是因为犹豫害怕不敢行动,才是违背了知行合一。我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一招鲜吃遍天的绝技,因为如果真的可以那么容易,就没有必要每天辛苦的学习新的知识了。
道家中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种说法是,道是不可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能用语言描述清楚的都不能被称作真正的道,道应该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存在。还有一种解释说,道是可以被描述的,但是这个道不是永恒不变的道,所以说是非常道,不是恒定不变的道。这两种解释的角度虽然不一样,但这两种解释其实都表明了道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没有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也不可能指望用一种理论来解释世间万物的变化,我们不能拘泥于过去的成功,而是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我提前止盈是因为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包括我在年终总结的视频中讲到了利用FOMO情绪作为止盈的参考点,有了想法就去实践。虽然不一定对,但是这是我所理解的知行合一。在股票市场中,其实光靠想是很难完全的理解和感受市场的,这也是为什么索罗斯在他的交易理论中提出了反射理论,他认为交易者应该做的是把握市场的情绪,根据市场的情绪来制定交易策略,而不是去预测未来。
对于知行合一的理解,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只是分享了我的一些个人想法,希望大家能够学到一些东西。如果有人能够因为我的分享得到一些启发,我觉得我就值得了,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