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赌行的几周里,杰西·利弗莫尔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他日复一日地根据自己的系统下注,观察数字的跳动,预测市场的走势。短短几周时间,他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在潘恩韦伯的薪水,甚至连他从客户那里得到的小费也远远不及在对赌行赚的钱。这种轻松的盈利方式让他兴奋不已。
“我在单枪匹马上干得相当不错,”利弗莫尔后来坦言,“我从对赌行赚的钱,比我从工作中挣的钱多得多。”
表面上,他应该很快就能做出决定离开潘恩韦伯,专注于对赌行的投机,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离开这家老牌经纪公司对他而言,既是一场考验,也是一种难以摆脱的情感牵绊。
利弗莫尔在潘恩韦伯工作了近两年,他从一个天真无邪的行情板小弟成长为熟练掌握市场数据的“天才少年”。每天置身于报价带前,观察着股票的涨跌,听着经验丰富的交易员们谈笑风生,他从未停止学习。在这里,他不仅获得了市场交易的基本知识,还接触到了金融行业的精英圈层。他是杰克·海明斯手下的明星员工,甚至被当做接班人来培养。迈克尔·亨尼西更是将他视为可以信赖的年轻朋友,偶尔还会与他分享一些宝贵的市场经验。
这些人对利弗莫尔而言,不只是同事,更是导师和朋友。亨尼西时常用幽默的方式提醒他:“杰西,聪明的人从来不走捷径,记住了。”每次听到这些话,利弗莫尔都会点头微笑,但他心中始终有另一个声音在低语:如果这真的是捷径,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午餐时间和傍晚成了他在两种生活之间的分界线。白天,他是一个负责谨慎记录股票价格的行情员,身穿整洁的制服,与同事们说着投机市场的“正经事”。而一到午休或下班后,他就会前往对赌行,变成一个不知疲倦的投机者,手中的每一笔交易都充满了刺激和挑战。在对赌行,他每周能赚到超过50美元,这对一个不到十八岁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笔巨款,更不用说这笔钱来得如此轻松。
利弗莫尔清楚,对赌行的赚钱模式并不完全“正当”。这不是华尔街,而是一个充满赌博意味的地方。但他对这一切并不感到羞愧,反而愈发笃信自己的能力。那些快速波动的数字,就像他脑海中起舞的音符,让他兴奋不已。他想全身心投入到这个世界中。
然而,他也无法忽视另一个声音。潘恩韦伯不仅仅是他的工作场所,更像是一所无形的“学院”,教会了他市场知识和生活经验。他明白,离开这里也意味着告别了一群关心他的人,以及那些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重大抉择,而这一次,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犹豫。
困惑中,利弗莫尔想到了一生中最值得信赖的人——他的母亲劳拉。他知道,母亲一直是他生活中的明灯,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他指引。于是,他决定回家,向母亲寻求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