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火车轰鸣着驶入纽约中央车站时,利弗莫尔的心情复杂难明。这座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无时无刻不在吞噬和制造新生。它既让人感到渺小,又能激起深藏于心的野心。利弗莫尔拖着简单的行李,步履坚定,仿佛不是回到一座城市,而是回到战场。
第一站,他径直前往哈里斯·赫顿,那个他熟悉的经纪行。他走进熟悉的大门,仿佛一切都没变,只是自己身上的锐气被市场的挫败磨平了一些。他的任务很明确:偿还债务,恢复信用,重塑信任。
柜台后的埃德·赫顿显然没有料到这么快会再次见到利弗莫尔。他微微眯起眼睛,似乎在揣测这位年轻投机者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但当利弗莫尔把那500美元的债务和2000美元的贷款悉数奉还时,赫顿的脸上掠过一丝欣慰。
“杰西,我就知道你不会让我们失望。”赫顿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夸赞,随即他拿起笔,在一封电报上迅速写下几个字,随后递给助手,“把这个发给吉姆·哈里斯,让他知道利弗莫尔的账户恢复了。”
这封电报不仅是给吉姆的通知,更是一种信号,昭示着利弗莫尔的信誉在华尔街再次站稳了脚跟。
还清债务后,利弗莫尔谨慎地留下了2000美元作为交易资本。他没有选择奢华的公寓,而是订了一家廉价旅馆,重拾单身的简朴生活。他知道自己必须重新出发,不论多艰难,这是一场耐力赛,而非一场短暂的冒险。
可是,这一次的交易并不顺利。即便已经恢复了对市场的信心,他却无法再找回那种如鱼得水的状态。过去,他总能精准捕捉市场波动的脉搏,而如今,他的每一笔交易都显得迟疑不决。他似乎变得过于谨慎,甚至有些缩手缩脚。
“不输”成了他的信条。每天清晨,他都在镜子前默念这句话,仿佛是一种自我催眠。然而,这种态度却让他的交易陷入了僵局。他没有输钱,但也没有赚钱。市场的每一次起伏似乎都在嘲弄他的犹豫,而他却不敢冒险去重新追求那种震撼人心的大胜利。
在这种僵局中,他开始花大量时间分析行情,观察那些熟悉而又变化莫测的价格曲线。他试图让自己保持头脑清醒,但内心的挫败感却如影随形。他意识到,如果无法突破这种状态,他可能会永远停留在原地。
纽约的喧嚣与浮华并未因他的沉默而停止,华尔街依旧是那个金钱和梦想飞速流转的地方,而利弗莫尔则像是一个观望者,站在角落里默默注视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舞台。他知道,自己必须找到突破的办法,但是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他仍在苦苦思索。
“真正的交易,不仅需要资金和技术,更需要一种心态,一种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不去。他明白,自己不能永远躲在“谨慎”的壳里。他得行动起来,得再一次找到属于他的市场节奏。可他也清楚,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
“我会回来的,”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却坚定,“比从前更强大。”他知道,现在需要的只是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