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到1906年,纽约的证券市场一片繁荣。牛市汹涌澎湃,股价节节攀升,而杰西·利弗莫尔却总是提前落袋为安。他似乎和那些等到行情尾声才犹豫着退出的人截然相反,却也因此错失了丰厚的利润。他深知自己的判断无可挑剔,但总是让情绪牵绊了行动。在牛市未完时,他总是草率地离场,留下了大把机会和巨额财富。
在这四年间,他并非整天埋首市场,而是学会了用一种更从容的姿态面对生活。他的大部分夏天,都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度过。这里阳光充沛,棕榈婆娑,社交场合云集了美国上层社会的名流。对于天性外向的利弗莫尔来说,这里是一片天堂。他快速融入当地的精英圈子,成为棕榈滩上游生活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纽约另一位崭露头角的金融才俊埃德·赫顿,也在书写自己的成功故事。1904年,赫顿与他的叔叔决裂,毅然成立了自己的股票经纪公司E.F.赫顿公司,并邀请兄弟富兰克林·赫顿加入合作。他们的公司迅速崛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力量。而赫顿与利弗莫尔之间的友谊,也让这位年轻的投机者顺理成章地将自己的账户转到了赫顿公司名下。
赫顿深知,服务像利弗莫尔这样的大客户,不仅仅是提供一间办公室那么简单。他在棕榈滩、萨拉托加和旧金山开设了支行,每一个都选在了利弗莫尔最喜欢的度假胜地。这种贴心的安排,让利弗莫尔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快速联系赫顿的办公室,同时也能随时投入市场的博弈。他甚至调侃道:“我躲不过股票行情,但至少可以躲在棕榈树下盯着它。”
尽管生活如此惬意,但利弗莫尔始终难以摆脱内心的焦虑。1906年,他已经积累了大约10万美元的资本,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足以让他过上舒适的生活。然而,对他来说,这种“小富即安”的生活并不具有吸引力。他从不满足于现状,也无法想象自己像其他人那样每年赚两万美元,然后安于平凡。他明白,自己的目标是征服市场,而不是在平庸中徘徊。
这一年,利弗莫尔28岁。尽管年纪轻轻,他已经在投机市场中经历了太多的起伏。他喜欢纽约的喧嚣,喜欢金融世界的刺激,但又隐隐感到,这条路似乎并不总是为他铺平。每当他攀到高峰,总会有某种力量将他拉下。是性格的缺陷,还是命运的玩笑?他不得而知。
四月份,利弗莫尔做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决定。他卖掉了所有资产,暂时离开了市场。他不想继续被股价的涨跌牵制情绪,而是计划去棕榈滩度假一个月。这不仅是为了享受阳光和大海,更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他需要停下来,认真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走。
棕榈滩的日子是轻松的,甚至是奢侈的。他每天早晨醒来,都能听到海浪轻拍沙滩的声音。他会在阳光下散步,偶尔和朋友们聚会,谈笑风生。表面上,他享受着富人该有的一切,但内心深处却暗潮汹涌。他不断问自己:“我要在市场上继续奋斗,还是转向别的生活?我可以永远依靠这些波动谋生吗?”
度假期间,他的脑海中一遍遍重现自己的交易记录。他清楚,市场上赚大钱的机会并不少,真正难的,是如何坐得住,不被情绪左右。他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更深的了解,也隐隐明白,如果不能克服这种过早退出的习惯,他永远无法到达更高的巅峰。
这次度假并未让利弗莫尔做出明确的决定,但他知道,自己无法轻易退出市场。他天性中对挑战的渴望,以及对成功的执着,始终在驱使他前进。而棕榈滩的宁静,反而让他更加确信:他的命运注定不在平凡的生活中,而在那波澜壮阔的市场风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