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托加的空气清新,草地上阳光斑驳。利弗莫尔独自坐在一张长椅上,手里握着一本笔记本。远处的赛马场传来隐约的欢呼声,但他的思绪早已不在喧嚣的尘世。他的心沉浸在一次深刻的内省中——这场与自己的对话,比他在市场中经历的任何一场博弈都更为重要。
刚刚过去的那场“埃德·赫顿事件”表面上是一次挫折,让他少赚了几十万美元,但在利弗莫尔看来,这是一堂意义非凡的课程。更重要的是,它重新点燃了他对自己的信心。他的判断完全正确,而一位被视为市场权威的专家却全然错误。那一刻,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便面对那些最有经验的声音,他也拥有属于自己的敏锐洞察力,足以洞穿市场的真相。
这样的觉醒不仅带来了信心,更成为他内心深处的一种信念。这信念驱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挖掘出那些曾让他踌躇不前的弱点,并决心将它们逐一克服。
在萨拉托加,利弗莫尔做出了几个重要的决定,几乎可以说是他人生的新起点。他不再执着于短期的收益,也不再为每日的小波动耗尽心力。过去,他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个股上,希望从报价带中找到微小的机会,而这往往让他陷入无谓的疲惫。他曾经痴迷于“让市场支付我每天的面包”,但现在,他终于意识到,这种短视的策略是一个巨大的误区。他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我要专注于市场的整体趋势,而不是单纯地追逐个股的起伏。”
这意味着一种彻底的风格转变。他决定只追随市场的“大秋千”,耐心等待重大趋势的到来。他不在意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牛市他买多,熊市他卖空,而当市场陷入横盘时,他选择按兵不动。这种策略后来被称为“趋势跟踪”,而利弗莫尔早已在那个术语还未出现之前,就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核心哲学。
然而,要完全摆脱过去的习惯并非易事。利弗莫尔坦言,他发现集中注意力于市场整体的方向,而不是单一股票的表现,“比我想象的要难得多。” 他承认,研究个股似乎更简单直接,但他知道,只有专注于全局,才能真正掌控胜局。
回顾自己的交易生涯,利弗莫尔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最大的敌人从来不是市场,而是自己。他总结出那些困扰他多年的问题,并开始逐一剖析。
首先是杠杆问题。他过去常常过度利用杠杆,最高时甚至达到了20倍。这种激进的操作让他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他明白,如果不能控制杠杆,哪怕他的判断再正确,也会因短期波动而被迫平仓。这个问题,曾经导致他破产,给他的心理和健康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一个能让自己“维持仓位直到趋势完全显现”的方法。
其次是心理偏见。他痛恨市场中的那些所谓“乐观者”,他们仅仅因为手中持有股票,就固执地认为股价会涨。他反复对自己说,“我不允许我的仓位决定我的思考。”
此外,还有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提前获利了结。当更大的机会就在眼前时,他却常常被小幅的利润诱惑,过早离场。对此,他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改变并不容易。他一直信奉“止损早,获利晚”的原则,认为真正的投资智慧在于敢于承担短期的亏损,而坚持让利润奔跑。他深知,这是一场与人性弱点的持久战,而他必须赢得这场战斗。
萨拉托加的假期,不仅让他在精神上重新焕发活力,也让他意识到自身的成长。他将这段时间形容为一场“只有一个人参加的自助会议”。通过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自己已经摆脱了过去那些困扰他的“包袱”。但他也清楚,市场仍有无数未知的挑战在等待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