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再度破产

1906年的11月,寒意已经笼罩了纽约,但杰西·利弗莫尔的心中燃烧着最后一丝希望。这是他的第四次尝试,前几次的惨败不仅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信,熊市就在眼前。他看到了信号——贷款利率惊人地飙升,市场的暗涌越发明显。他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确信这是最后的机会,他必须抓住。

他将最后的5万美元押了上去,几乎是孤注一掷。市场的波动似乎印证了他的直觉,开始向下滑落。然而,命运像是在开一个残忍的玩笑,市场再次出人意料地强势反弹。不到一周,他的仓位就被强制平仓,资金全数化为乌有。这一次,利弗莫尔彻底破产了。

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利弗莫尔感到了一种无力的悲哀。他看着自己的账户余额,从滚滚红利变成零,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我是对的,却破产了。”

回忆这一刻,他坦言自己虽然深信看空是正确的选择,但在操作上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摇了摇头,自嘲道:“我本该一路走过去,而不是一头扑上去。” 他明白,自己最大的失误在于行动得太快,完全没有为可能的反弹预留缓冲。

“就像是一扇时间锁的门,我看到了门后的财富,却没有注意到钥匙还没有交到我手里。”利弗莫尔用一种苦涩的比喻描述了他的困境。他没有耐心等到真正的市场时机到来,就贸然闯入,结果反被市场无情地抛弃。

尽管已经濒临绝境,利弗莫尔依旧试图冷静地回顾整个事件。他列出了当时的种种迹象:贷款利率的飙升、大金融家表面上的乐观态度、以及随后市场短暂但强劲的反弹。他曾以为自己能透过这些现象一览全貌,但实际却让他陷入更深的疑惑之中。

“我所看到的究竟是一场真实的危机,还是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他反复问自己。他的信念开始动摇,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分析能力。然而,尽管内心深处的自我怀疑不断扩散,他仍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操作的时机——太早了,太快了。

“我并不是因为看错了方向而失败,而是因为太急于求成,没有给自己留退路。”他说道。

这种过于急切的心态让他一次次地过早进场,反复被市场反扑击退。他用一个比喻生动地描述了自己的窘境:

“我看到了前方有一堆美元,旁边竖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自行取用’。我手握铁铲,满怀信心地冲了过去。可是,我跑得太快,摔倒在地,铁铲丢了,马车也不见了。钱依然在原地,而我却再也无力拿起它。”

经过这次彻底破产的打击,利弗莫尔终于认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即使你正确地预测到市场的方向,如果时机错了,依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他总结道:“即使熊市即将来临,也不要贸然全力进场,而是需要等待市场的反弹风险彻底消散。”

这是一场昂贵的教训。利弗莫尔开始意识到,仅仅依靠对趋势的直觉是不够的。他必须学会耐心,学会等待,学会在正确的时间行动。他曾经认为市场只是一个单纯的战场,而自己是一名无所不能的指挥官。现在,他明白了,市场更像是一座无法预测的迷宫。

尽管身无分文,利弗莫尔依然没有放弃。他如同一位不屈的战士,只要有一线生机,便会抓住机会东山再起。只是这次,他告诉自己:“我要学会慢慢走过去,而不是一头扑上去。”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Leave a Reply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