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暴风雪的阴霾悄然退去,棕榈滩再度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之下。赫顿的营业部里,电报机再次响起熟悉的咔嗒声,一条条来自纽约的市场报价重新流动起来,似乎预示着市场的脉搏终于回到了正常节奏。
“安纳康达,303。”
杰西·利弗莫尔低头看着这条报价,心头一紧,但没有任何轻松的感觉。尽管股票价格暂时反弹,他却感到一股深深的不安。这种反弹看起来不寻常,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可能是一个“假突破”——市场在诱多,随后可能是一轮更大的下跌。这种迹象在他多年的交易经验中已无数次应验,而这一次,他决定不等市场证明他错了。
当报价跌至301美元时,他迅速向电报员下达了指令,语气坚定:“卖掉我所有的头寸。全部。”那一刻,他赌上了直觉,也赌上了自己从不妥协的原则:在市场上,当你意识到自己站在错误的一边,就必须毫不犹豫地离场。
命令发出后,利弗莫尔坐在营业部角落的椅子上,点燃了一支雪茄,努力让自己显得冷静。但他的视线却时刻停留在报价板上,等待确认通知的每一秒钟都像是一个世纪。他知道,在这场交易中,他已经没有余地可以退让。
就在这时,一对兄弟向他走来。两人是棕榈滩营业部的常客,在大宗商品交易领域小有名气。他们有着典型的交易员气质——目光敏锐,言谈自信,仿佛每一句话都暗藏玄机。
“利弗莫尔,你会后悔卖掉安纳康达的。”哥哥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挑衅的意味。
杰西抬头望着他,神情平静却充满疑问。安纳康达的走势刚刚才出现在报价板上,而他下达的卖出指令只不过才几分钟,消息怎会传得如此之快?他怀疑自己的交易是否被泄露,但赫顿的营业部以客户隐私闻名,几乎不可能出卖客户。
“他们怎么会知道得这么快?”他在心中暗问。
利弗莫尔的困惑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他发现了答案。哥哥随意提起的话语中透露了一个细节:他已经学会了摩尔斯电码,并能够通过电报机敲击声解读每一笔订单。纽约那边的指令尚未完成,这位兄长却已经了如指掌。这种超前的信息优势让他在市场中总是快人一步。
“聪明绝顶。”利弗莫尔暗自赞叹,同时也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快。对手利用技术手段掌握市场情报,这让交易变得更加危险,甚至有些不公平。
这种漏洞在1910年后才被弥补,键盘式电报取代了敲击器,摩尔斯密码不再是交易员的秘密武器。但在当时,像这对兄弟这样的人,凭借着对摩尔斯电码的熟练掌握,拥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优势。
那一刻,利弗莫尔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未来,他必须限制自己在棕榈滩营业部的交易。他不能让自己的计划和策略暴露在这样一个没有完全安全保障的环境中。市场对每个人都是残酷的战场,而战场上最大的忌讳,便是让敌人提前知晓你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