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繁荣假象

杰西·利弗莫尔的预测再次应验。1907年的夏天,华尔街像极了一场奢华的音乐会派对,表面上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背地里却早已暗潮涌动。内部人士趁着这场虚假的繁荣,利用音乐会、舞会等活动装点门面,暗中将手中的股票抛售给毫无戒心的公众。原来所有的集会,都是一场精心编织的骗局。

利弗莫尔早在九月初便坚定地开始稳步卖空股票。他清楚,信贷市场的紧缩终将让股市崩盘。尽管他一直在耐心等待市场出现裂痕,但纽约证券交易所似乎依旧岿然不动,像是一艘行驶在冰山附近却毫无察觉的巨轮,依然能够随心所欲地借到所需资金。这是因为,交易所仰仗着一种被称为“通知贷款”的特殊信贷机制,维持着短期流动性。

所谓的通知贷款,是一种基于股票和大宗商品持仓价值的短期借贷方式。证券经纪商每晚都会将持有的证券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以获取现金,从而确保市场的正常运作。这些贷款通常期限极短,利率也高得惊人,但对银行来说却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毕竟,这些贷款是他们最后一笔会被追讨的债务。

资金的分配有着一套流畅的流程,甚至被固定在纽约交易所的一根柱子上——一开始是木柱,后来在1881年换成了铸铁柱。每天中午,资金利率会被贴在柱子上,这根柱子成了华尔街经纪人们最关注的地方。到了下午3点,每个经纪人都能清楚地掌握自己当日的资金状况、头寸,以及需要借款的金额。而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也在市场上达成共识:只要有偿付能力,银行绝不拒绝贷款。

这种体系在经济繁荣时期运转得无比精准,就像一块瑞士钟表。大型经纪商在获得银行贷款后,会将多余的资金借给规模较小的同行,甚至直接作为本金投入市场。所有人都像一个巨大的齿轮系统的一部分,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地推动着交易所的运转。

然而,利弗莫尔的一位经纪人朋友向他透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这个看似完美的系统正在悄然失灵。 一向活跃在资金融通柜台的大型经纪商,突然不再向同行发放贷款,而是选择将所有的压力转嫁给银行。这个改变虽然隐秘,却意义深远——它标志着大型经纪商对同行的信用失去了信心。

“问题很简单,”那位经纪人告诉利弗莫尔,“他们不再信任小券商能够偿还贷款。”

按照体系的传统规则,大型经纪商必须向任何有偿付能力的同行提供贷款。但在当前环境下,他们选择了“技术性”规避——通过完全不出现在资金融通柜台的方式,绕过了这一责任。虽然银行还在放贷,但银行的资金终究有限。一旦流动性真正枯竭,市场的崩盘便不可避免。

此时的华尔街,表面上依旧风平浪静,但利弗莫尔已经看到了暗藏的危机。他的经纪人朋友揭示的只是冰山一角:那些规模较小的经纪商,实际上早已在挣扎边缘。他们依赖于大型经纪商的资金支持,但如今却被无声地抛弃,只能转向银行寻求帮助。而当银行的流动性也耗尽时,这些小经纪商将是第一批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利弗莫尔的心中如明镜一般。他明白,这种信用体系的崩溃并不仅仅是华尔街内部的问题,而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警报。小券商的失败将是连锁反应的起点,而市场对“繁荣”的假象却依旧深信不疑。

“系统运作得像钟表一样精准,”他自言自语道,“但钟表总会停下,只要弹簧断裂。”

利弗莫尔的卖空策略依旧按部就班地进行。他清楚,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危机终将全面爆发。而当华尔街还沉浸在通知贷款支撑的虚假安全感中时,他已经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好了准备。

对于他来说,这不仅是一场赌注,更是一场机会——一次向世人证明,他的直觉和策略足以凌驾于华尔街之上的机会。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Leave a Reply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