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10月23日,深夜,曼哈顿。
摩根在烛光摇曳的书房里低头沉思,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橡木桌面。他知道,救助信托公司的战斗虽然告一段落,但真正的战争仍在继续。纽约的银行正在遭受同样的挤兑狂潮,如果这些银行倒下,整个金融体系将彻底崩溃。
他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自尼克伯克信托公司倒闭以来,人们的恐慌情绪就像传染病一样,在整个纽约金融区蔓延。
银行门口的长队越来越长,取款的人群看不到尽头。摩根派人调查后发现,每天从各大银行流出的现金高达200万至400万美元,照这样下去,即便是最稳健的银行也无法支撑太久。
“财政部的2500万美元救助资金已经到位。”他的助手汇报道。
摩根点点头。他知道,这笔钱很重要,但它只是杯水车薪。华尔街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一笔足以稳住市场信心的巨额资本。
他沉思片刻,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熟悉的号码。
电话那头传来低沉、稳健的声音:“摩根,你的电话来得正是时候。”
摩根微微一笑——电话的另一端,是约翰·D·洛克菲勒,美国最富有的人。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洛克菲勒的名字就是财富的象征。他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几乎掌控了整个石油产业,他的财富足以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如果他愿意伸出援手,纽约的银行就能撑下去。
摩根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情况:“纽约的银行正被人群围攻,我们需要一笔足够大的资金来稳住局势。”
洛克菲勒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我立刻安排1000万美元现金存入国家城市银行。”
摩根松了一口气,但还不够,他需要的不只是资金,还需要市场信心的恢复。
“约翰,”摩根继续道,“你还得告诉全世界,你对未来充满信心。”
洛克菲勒笑了,他早已明白摩根的意图:“你放心,我会让美联社发布一条声明,告诉所有人——如果有需要,我会将个人财富的一半存入纽约银行。”
摩根满意地点点头。这是最好的心理战术——当美国最富有的人公开表态支持纽约的银行,普通储户自然也会跟随他的脚步。
第二天清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太阳报》等主要报纸的头版都刊登了洛克菲勒的声明:
“石油大王力挺纽约银行,承诺继续存款支持金融体系。”
这条新闻像一颗定心丸,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局势。
“如果连洛克菲勒都愿意把钱存进银行,那说明银行是安全的。”许多原本想提取存款的人开始犹豫,甚至有一部分人改变了主意,将钱重新存了进去。
资金开始回流,纽约的大型银行终于有能力向较小的银行提供贷款,整个金融体系的血液再次流动起来。
晚上,曼哈顿酒店,灯火通明。
摩根靠在椅子上,手里还拿着燃了一半的雪茄,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放松。坐在他对面的,是财政部长乔治·科泰尔尤。
科泰尔尤带着敬佩的语气说道:“你今天做了一件大事。”
摩根微微一笑:“今天只是一个开始。”
他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疲惫终于席卷全身。几个小时的交谈后,他竟在椅子上睡着了。
科泰尔尤没有惊动他,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位华尔街的统治者。这几天,他几乎是靠意志力在支撑整个金融体系。
半小时后,摩根被轻轻唤醒,他揉了揉眼睛,缓缓起身,准备回家。
“我不会离开纽约。”科泰尔尤郑重地说道,“直到这场危机彻底结束。”
摩根没有说话,他只是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深夜,摩根回到家中,坐在书房里,缓缓口授了一封电报,儿子杰克·摩根正在伦敦,等待父亲的消息。
电报内容如下:
“我们经历了一场可怕的风暴,整个金融区人满为患。据我所知,危机已经过去。周四见,一切安好。”
他放下电报,长长地吐出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