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新的战场

密歇根湖的晨雾渐渐散去,芝加哥交易大厅的喧嚣再次上演。杰西·利弗莫尔坐在自己的专属席位上,手指轻敲着桌面,眼睛盯着那块高悬的报价板。他的思绪并没有随着报盘的数字跳动而混乱,相反,他感到一种久违的兴奋。他已经沉寂太久,现在,是时候重新进入战场了。

这一次,他的目标是棉花。

1908年的美国,经济正处于复苏的边缘。1907年的金融恐慌让市场元气大伤,银行倒闭,信贷紧缩,市场的信心曾一度跌至谷底。但随着经济状况逐渐改善,市场又开始蠢蠢欲动。而在这个时间点上,棉花市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一年的棉花收成创下历史新高,全美棉花产量达到了1350万包,每包500磅,总价值6.21亿美元。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交易员的天堂,但在利弗莫尔眼中,这更像是一场即将爆发的风暴。

市场上的共识很明确——棉花太多了,价格必然会跌。几乎所有的交易员都在做空7月合约,整个芝加哥的交易大厅弥漫着一种不言而喻的情绪:棉花价格会继续下跌,谁都无法阻挡。

利弗莫尔站在交易大厅的二楼,看着下面喧嚣的人群,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自信,好像市场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他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你知道人们是怎么回事,”他低声对身旁的一位经纪人说道,“一个人做某件事,并不是因为他经过深思熟虑,而是因为他周围的每个人都在做同样的事。这就是群体心理。”

他知道,在市场上,最危险的事情就是随波逐流。当所有人都站在一边的时候,真正的机会往往出现在相反的方向。

他仔细观察市场的波动,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虽然卖压巨大,价格确实在下跌,但空头回补的周期却在缩短。这意味着卖空者越来越着急,他们的信心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坚定。

他嗅到了机会。

当所有人都在做空7月棉花合约时,利弗莫尔悄然开始建立自己的多头仓位。他没有声张,而是利用市场的疲软,一点一点地买入。他的第一笔单子是10万包,交易进行得异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因为市场上实在太多的人在卖。

他笑着对自己的助手说道:“如果我现在悬赏100万美元,找到一个不在做空7月棉花的交易员,恐怕没人能拿到这笔钱。”

市场的狂热有时候会让人盲目,而盲目的交易者往往是最危险的。他知道,自己赌的是市场心理,而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他相信,一旦市场开始反转,那些做空的交易员将不得不争相回补,而那时候,价格将如同火箭般飙升。

他不断加码,到5月底,他的持仓已经达到了12万包棉花,总价值约550万美元。他的赌注越来越大,市场的情绪也开始微妙地变化。

5月底的一个周六,芝加哥的空气里透着夏天的燥热,交易大厅里的人们依旧沉浸在他们的卖空狂欢中。而利弗莫尔,站在自己的交易席位前,目光锐利如刀。

市场还有十分钟就要收盘,他在等待最后的机会。

当他看到价格开始微微上扬,他毫不犹豫地下了最后一笔单子——2万包。

这一单买得有些急,导致价格瞬间跳升,吸引了其他交易员的注意。大厅里开始有人窃窃私语,一些嗅觉敏锐的投机者察觉到市场可能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仓位。

收盘钟声敲响时,市场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利弗莫尔站在交易大厅的出口,回头看了一眼那块巨大的报价板,嘴角微微上扬。现在,一切都取决于周一早晨的开盘。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Leave a Reply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