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5月12日,星期二的清晨,芝加哥的空气中弥漫着初夏的湿润气息。密歇根湖的波光在晨曦中微微闪烁,湖边的木板路上传来三三两两的脚步声,城市渐渐苏醒。
杰西·利弗莫尔漫步在湖畔,心情愉悦。他已经稳稳地掌握了市场,过去几天里,价格不断上扬,空头被挤压得喘不过气。他并不急于行动,而是耐心等待一个最好的机会。
就在这时,一个熟人匆匆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戏谑的笑容。
“利弗莫尔,今早的《世界报》你看了吗?”
利弗莫尔皱了皱眉,他向来对报纸上的财经新闻不屑一顾,尤其是《纽约世界报》这种以耸人听闻闻名的媒体。
“没有,”他耸耸肩,“它又在胡编什么?”
“哦,这次可不是胡编。”朋友递给他一份报纸,嘴角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你上头版了。”
利弗莫尔接过报纸,扫了一眼。下一秒,他的心脏猛地一跳。
“7月棉花被杰西·利弗莫尔垄断控制了!”
大标题醒目而震撼,下面的报道详细描述了他如何暗中收购七月棉花合约,并将市场推至崩溃的边缘。
他站在原地,指尖微微收紧报纸。
这篇文章的影响力,或许超越了他所完成的任何一笔交易。
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这篇报道如野火般席卷了整个金融圈。各大报纸纷纷转载,华尔街的交易员们疯狂讨论,电报线路几乎被挤爆。最关键的是,消息瞬间传到了大洋彼岸的利物浦棉花交易所。
市场反应几乎是立竿见影的——棉花价格直线飙升!
如果说昨天的涨势还带着犹豫和观望,那么今天的市场已经完全陷入了恐慌性的逼空行情。那些此前卖空七月棉花的交易者,终于彻底慌了神。他们知道自己被逼到了墙角,而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回购棉花,以求脱身。
问题是,现在市场上几乎没有棉花可买了。
利弗莫尔站在交易大厅的角落,静静地看着这场资本风暴。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他心想。
上午10点整,芝加哥棉花市场开盘。
只过了10分钟,一切就结束了。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14万包棉花合约以近乎市场最高点的价格被一扫而空,他的持仓全部被买走,每一包,每一磅,彻底清空。
利弗莫尔几乎没有做任何事情,市场本身就完成了这一切。空头们拼命争夺棉花,像是被困在陷阱中的野兽,在最后一刻竭尽全力挣脱。而他,作为布置陷阱的猎人,只需要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他们自投罗网。
等到市场稍微稳定下来,他才不紧不慢地坐下,随手拿起一支钢笔,在交易日志上潦草地写下一句简短的话:
“他们亲自来取走了我的14万包棉花。”
当中午的结算通知书送到他手里时,利弗莫尔已经赚到了近200万美元。
仅仅10分钟之内,他的账户便凭空增加了三分之一的利润,而整个交易完全没有引发价格崩溃,这在投机史上几乎是个奇迹。
他盯着账单,嘴角浮现出一抹笑意。
“要是没有这篇报纸文章,这笔交易会复杂得多。”
他很清楚,如果没有今天的市场狂热,他想要在不引发暴跌的情况下卖出14万包棉花,几乎是不可能的。市场是残酷的,当你建仓时,它会悄无声息地迎接你,但当你试图退出时,它往往会狠狠关上大门。
但这一次,他不用担心这一点了。
因为一篇报纸,一场新闻风暴,一个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助攻,让他赢得了这一局。
当天下午,利弗莫尔回到自己的游艇“威尼斯号”上,躺在甲板上的藤椅里,闭上眼睛,让湖面的微风轻轻拂过脸颊。
交易,本质上就是利用市场心理的游戏。
这一次,他赢了,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因为他比别人更懂得耐心等待机会,并在机会来临时毫不犹豫地出手。
这场棉花交易,让他赚到了数百万美元,也再次证明了市场的波动往往是由人性的恐惧与贪婪推动的。
他只是顺应了市场的本质,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