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棉花大王

1908年5月15日,纽约的金融界仍沉浸在几天前棉花市场的疯狂之中。就在不久前,市场目睹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行情:价格飙升、空头仓皇出逃,而杰西·利弗莫尔,那个年轻的投机天才,在最完美的时机卖出了14万包棉花,轻松获利近200万美元。

人们议论纷纷,甚至《纽约世界报》都在头版宣称:“7月棉花被杰西·利弗莫尔垄断控制!”然而,仅仅几天后,《纽约时报》却出来“辟谣”,一篇新的报道澄清道:

“J.L.利弗莫尔是一年多来棉花市场上最成功的交易者之一,据说他确实在高点卖出了棉花合约,但关于他垄断市场的说法则广受质疑。”

事实终于回归理性。利弗莫尔当然不是在操纵市场,他的仓位甚至不超过7月份全部棉花库存的1%。想要真正垄断市场,他至少需要3000万美元的资本,远超他的实力范围。但真相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市场已经认定了他就是那个“操纵棉花市场的大鳄”

即使报道澄清了事实,市场依然记住了这个名字,传奇的种子已经播下。

“利弗莫尔,这一定是你有史以来干得最滑头的一次。”

一天后,他在一家高级俱乐部里遇到了一位“在全世界棉花市场都可以称雄的仁兄”。对方盯着他,眼神里透着一种既佩服又好奇的神色。

“我很想知道,”这位老练的棉花大亨端着酒杯,意味深长地说道,“如果你不得不自己一点点抛售那些头寸,会损失多少钱?你知道的,市场根本没办法在不崩盘的情况下消化超过5万到6万包棉花。可你呢?你竟然设法卖掉了14万包,而且还稳稳地赚了一大笔!”

他盯着利弗莫尔,像是在等待一个绝妙的交易秘诀。

利弗莫尔耸耸肩,摊开双手,苦笑道:“我和这事毫不相干!

然而,这位大人物只是摇了摇头,嘴角带着一丝狡黠的笑容:“太油滑了,小伙子,真是太油滑了!

他拍拍利弗莫尔的肩膀,然后大笑着走开,显然并不相信他的解释。

利弗莫尔目送着他离开,心中一阵无奈。他确实没有操纵市场,甚至都不知道那篇新闻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可是谁会信呢?

这场棉花交易之后,利弗莫尔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报纸上。

纽约的金融界突然多了个新绰号——“棉花大王”。原本的“豪赌小子”已经足够响亮,但这个新称号让他在投机界的地位更上一层楼。

人们议论着他的胆识、他的运气、他的交易艺术。无论是酒吧、俱乐部,还是交易大厅,总有人在谈论他的故事。

“他可是那个能在市场崩溃之前全身而退的人。”

“他一夜之间赚了200万美元!”

“听说他用某种神秘手段操纵了整个市场……”

传言越传越离谱,连利弗莫尔自己都觉得好笑。他明明什么都没做,反而成了“棉花市场的魔术师”。

名声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还有欲望。

短短几天之内,利弗莫尔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似乎变得越来越浅。这笔巨额利润仿佛在燃烧着他的口袋,让他感到一股冲动,想要尽情挥霍。

他回到了纽约,开始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他出入顶级俱乐部,购置华服,甚至考虑着买一座奢华的公寓。钱对他而言,就像是手中的筹码,赢了就该尽情享受,输了再重新来过。

然而,当他在纽约四处游走时,他开始意识到,“棉花大王”这个称号并不适合他。

他曾私下对朋友抱怨道:“要是能买通《纽约世界报》的专栏,让它不再胡编乱造,怕是全美国的钱都不够砸进去。

但他也明白,名声就像是一顶沉重的王冠,戴上了,就再也摘不下来。

这是一顶我不配戴的王冠。”他喃喃道。

“报纸上的名声,有时候比市场上的金钱更难控制。”

如果说这次棉花交易让他赚到了200万美元,那么报纸上的故事则让他一夜之间变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这一刻开始,杰西·利弗莫尔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投机者,而是一个“公众人物”。

他必须学会如何与这份名声相处,因为无论他愿不愿意,这个世界已经开始把他塑造成某种“传奇”了。

而这份“恶名”——最终也将他引向一个新的邂逅

那个人,就是西奥多·派斯。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Leave a Reply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