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弗莫尔的直觉一向敏锐,但这一次,他选择了暂时闭上眼睛。
市场起伏如潮,他却什么都没做。
六个月过去了,他的账户仍然完好无损,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盈余。
不仅如此,他名下还多了一万股南大西洋铁路公司的股票——一家同样由查尔斯·普格掌控的公司。
看上去,他在这个“合作”中似乎是被照顾得很好。
但实际上,他只不过是被当作一枚掩护大资金撤退的棋子。
最初,他对账户里那些股票并没有太在意。他甚至有了足够的盈余去旅游,花上几个月时间在棕榈滩的阳光下消磨时光。
市场的喧嚣仿佛已经与他无关。
但这种安逸并没有持续太久。
他很快发现,这批股票开始迅速贬值。
20万美元,在短时间内就灰飞烟灭。
可就在他焦头烂额之际,账户里的钱又神奇地被补足了。
这场交易仿佛进入了一种奇怪的循环——股票贬值,损失巨大,但过段时间,账户里的亏空就会被填补。
而他什么都没做。
这个诡异的局面持续了两年。
这两年里,利弗莫尔并非完全没有怀疑过。
市场的规律从来不是慈善场,他深知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替他承担所有亏损。
然而,他最终的选择是随波逐流,或者说,讽刺的是,他选择了那条“最小阻力路线”。
他闭上双眼,刻意忽视内心直觉的警示。
但真相,总会在某个时刻浮现。
一则谣言,打破了这场游戏的沉默。
他听人说,查尔斯·普格病了,可能要死了。
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了一切。
如果普格的庞大股票投资组合突然被抛售,市场价格一定会崩盘。
但他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办法——让杰西·利弗莫尔成为掩护。
利弗莫尔这才明白,自己过去两年的“投资”根本不是投资,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掩护行动。
普格一直在用他的名声和交易风格掩盖自己逐步出货的痕迹。
市场上的人看到这些股票被卖出时,不会认为这是董事会主席在撤资,而是以为是杰西·利弗莫尔在交易。
这样一来,普格就能以更好的价格、更慢的速度,将自己的持仓卖给毫不知情的投资者。
他得到了完美的掩护,而利弗莫尔却一无所知。
当所有的线索拼凑在一起,利弗莫尔感到一种深深的愤怒,却又带着一丝对自己的懊恼。
他本该看穿这一切的。
他曾经是那个能够读懂市场纸带上每一个暗示的男人,那个从16岁起就在市场里闯荡、凭直觉一次次精准判断市场方向的投机之王。
可这一次,他居然成了别人的棋子,而自己却毫无察觉。
他被人利用了,而那个人,还曾是他的恩人。
他输了,不是输在市场上,而是输在了对人性的误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