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弗莫尔从未如此焦急地渴望回到市场。他能感觉到,一场难得的机会正在酝酿,市场情绪正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他,曾经的华尔街之王,如今却被破产的枷锁牢牢困住,连最基本的启动资金都无法筹集。他知道,如果不能尽快筹到一笔资金,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将从指缝间溜走。
然而,破产的规定让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在破产期间,他不被允许招致任何新的债务。换句话说,他不能借钱,唯一的希望,是有人愿意送他一笔启动资金。
但这个世界上,谁会白白送出钱财呢?
1915年2月,市场终于开始复苏,这是他四年来第一次嗅到真正的机会。自1907年以来,美国股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而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趁机大肆买入廉价的美国股票。到1914年,欧洲人已经持有了总值40亿美元的铁路公司股份,其中光是英国人就占了30亿。
铁路股之所以受欢迎,原因很简单:它们稳定、安全,且价格远低于资产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极具流动性,一旦抛售,这些资金就可以迅速转化为黄金,并运回欧洲。
但一战的爆发改变了一切。
战争让欧洲各国急需现金,他们开始疯狂抛售手中的美国资产,然后迅速将所得资金兑换成黄金,并运出美国。短短几天内,美国的黄金储备骤减,现金供应紧张,银行体系面临崩溃的危险。
更糟糕的是,这一次,没有皮尔庞特·摩根来拯救市场。
1914年7月,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美国财政部长威廉·麦卡杜果断采取行动——下令关闭证券交易所。
这一决定在当时极具争议,但事实证明,这是一场高明的赌博。
麦卡杜汲取了1907年金融危机的教训,他深知,如果让恐慌情绪蔓延,市场将会彻底崩溃。他迅速颁布《奥尔德里奇-弗里兰法案》,授权商业银行发行债券作为法定货币,以此确保市场流动性。
这是一项大胆的创新,也是一场豪赌。
当人们意识到银行随时可以发行新货币时,他们不再恐慌性地挤兑银行,而是把钱存了回去。银行流动性恢复,金融体系重新稳定,而美国则趁此机会,加大对欧洲的出口,赚取黄金。到12月,华尔街的黄金储备已经足以支撑市场,证券交易所重新开市。
市场终于迎来了复苏,而利弗莫尔,也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机会。
然而,利弗莫尔能看懂市场的变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困境。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赚钱时机——欧洲陷入战争,美国经济开始繁荣,股市刚刚恢复,所有条件都指向一个新的牛市。
但他手上什么都没有。
“我欠了所有的朋友,不能再向他们开口请求帮助。他们已经为我做得够多了。”
他尝试去向一些投资人寻求资金支持,但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当年的华尔街传奇,而是一个破产的人。没有人愿意冒险把钱交到他的手里。
“找到一笔本金,变成了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交易所关闭,我无法让经纪人帮忙,我四处碰壁,一无所获。”
每一天,他都在看着市场在自己眼前展开,而他只能站在场外,眼睁睁看着机会从指缝间流走。
但他不会放弃。
他最终决定去见一个他本不想见的人——查尔斯·普格的小舅子,丹·威廉姆森。
六年前,1909年,这个经纪人曾欺骗过他。
可如今,他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