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4月,杰西·利弗莫尔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他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这一次,不能再失败了。
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彻底被华尔街抛弃,意味着无法东山再起,意味着所有曾经的辉煌都化为尘埃,被人遗忘。过去六年,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沉浮,但现在,他已经没有了再跌倒的资本。这一次,他必须完美地等待市场的关键心理时刻,不容有失。
“情势很显然,我必须准确无误地守候市场关键心理时刻的到来。”
他选择了耐心。
六个星期,整整四十二天,他一股未买。
他没有像过去那样急于入场,而是冷静地观察着市场,像猎人一样,潜伏,等待,屏息凝神,寻找最致命的一击。
他刻意避开了查尔斯·普格的营业厅——那个曾让他沉迷、让他上瘾的地方。那里充满了诱惑,每一张报价单、每一次价格波动,都会让他忍不住想要下注。但他知道,自己已经输不起了。他必须控制自己,必须战胜自己的本能,必须克服那种想要立即行动的冲动。
于是,他换了个地方,坐在一家新的经纪公司里,盯着报价板,研究每一笔成交,默默跟踪市场的脉搏。
这是一场漫长的心理战。
这不仅仅是研究市场,更是研究他自己。
在这六个星期里,他有了一个重要的领悟——市场不仅仅是一串数字、一条条纸带,它是一种心理战场。
“一位交易者,除了研究基本大势、牢记市场演变的种种先例、始终对公众参与者的心理状态保持高度敏感以及警惕经纪人的局限性之外,还必须了解自己,为自己的弱点做好充分准备。”
交易,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更是心理的问题。
华尔街的战场上,真正能赚大钱的,不是那些最聪明的交易者,而是那些最了解自己、能控制自己的人。
贪婪、恐惧、冲动、犹豫——这些才是交易者最大的敌人,而不是市场本身。
利弗莫尔开始明白,要想战胜市场,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
六周过去了,他一动未动。
他在等,等市场敲响那一声全速前进的铃声。
他能感觉到,它就快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