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冬夜,华灯初上,金融区的街头依旧人潮涌动。穿着笔挺西装的投机者们从酒馆和俱乐部走出,谈论着最新的市场走势,兴奋或懊恼地分析着自己的得失。对于华尔街来说,金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少有人会为明天做打算——除了极少数真正经历过破产、从头再来的交易员。杰西·利弗莫尔正是其中之一。
经历了1915年的破产,再到1916-1917年的东山再起,他深知财富并非牢不可破。华尔街的每一场风暴,都足以让最聪明的人一夜倾家荡产。他曾多次站上巅峰,又数次跌落谷底,而这一次,他决定为自己留一条退路。
他受够了那种穷困潦倒、寄人篱下的日子。他忘不了破产后四处借钱的屈辱,不愿再经历仰仗朋友施舍的窘迫。曾经,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把身上最后一块钱投进市场,因为他始终相信自己能东山再起,但这两年,他学到了一个教训——当你什么都没有时,世界也不会给你任何机会。
他设立了一个50万美元的年金信托,这是他的安全网。表面上,这笔钱由他的妻子内蒂控制,实际上,是为了确保自己永远不会碰到这笔钱。“一个人会花光他能拿到的每一分钱。” 这句话在投机者的世界里是真理。
他见过太多这样的故事——某位昔日的市场天才,在巅峰时期风光无限,财富滚滚而来,私人游艇、豪宅、名车不在话下,出手阔绰,挥金如土。但等到市场翻脸无情时,所有的资产顷刻间灰飞烟灭。到最后,他们甚至连自己设立的信托基金都没能保住。
因为当真正需要钱的时候,一个男人总会找到办法去说服自己的妻子放弃信托,最终连最后的保障也赔了进去。
利弗莫尔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他精心设计了这份信托,让它独立于任何人的意愿——不论是他的妻子,还是他自己,都无法随意动用这笔钱。不管市场如何波动,不管他未来是否还能在华尔街叱咤风云,这笔钱都会安然无恙。
“我不指望自己会需要它。” 他轻描淡写地说,“但我要确保,即使我失去了手头的每一分钱,我仍然能有办法生活下去。”
这不像是利弗莫尔。他是那个敢于孤注一掷的人,是那个无数次在市场风暴中翻江倒海的人,是那个把交易当作信仰,认为风险是投机者宿命的人。而现在,他竟然主动设置了一道防线,为自己的未来考虑?
但或许,这正是一个作手真正成熟的标志——他知道,证券交易所的门永远都开着,但自己未必永远有筹码。这一次,他赢了。但他已经为下一次失败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