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咖啡战争

1917年的华尔街笼罩在一片低迷之中。战争的阴云不仅笼罩了欧洲战场,也弥漫进了金融市场。股市动荡不安,投资者变得异常谨慎,经济的不确定性让投机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而杰西·利弗莫尔,这个曾经在市场风暴中乘风破浪的人,也变得谨慎起来。

尽管他依旧倾向于熊市,但战争的爆发让他重新思考自己的交易策略。他不再盯着股市的起落,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稳定的大宗商品市场。在他看来,美国的参战意味着一件再明显不过的事情——物价将不可避免地上涨,通胀将席卷一切。

“预见这一点,就像预见太阳从东边升起一样容易。”利弗莫尔事后回忆道。

然而,等到他真正准备大展拳脚时,市场已经提前行动了。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许多大宗商品价格已经从战前水平翻了四倍,整个市场早已被资本挤满,投机的空间微乎其微。他没有料到的是,在自己专注于股市的同时,大宗商品市场已经上演了一场疯狂的抢购潮,而他却错失了最佳的入场时机。

但并非所有商品都经历了这样的涨幅。有一样东西,价格不仅没有上涨,反而比战前更便宜——那就是咖啡。

战争的焦灼,使得欧洲对奢侈品的需求大幅下降,而咖啡,恰恰被视为一种非必要品。当欧洲陷入战火,所有的资源都优先用于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食品、燃料、军备成为最紧迫的需求,而一杯咖啡显然不在优先名单上。市场上咖啡供应过剩,价格一路下跌,甚至比战前还要低。

如果仅仅是因为需求减少,那咖啡可能还会继续低迷下去。但利弗莫尔的眼光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他敏锐地察觉到,真正决定咖啡未来价格的,不是需求,而是供应。

德国的U型潜艇正在大西洋上掀起血雨腥风,盟军的商船被接二连三地击沉,跨洋运输遭受重创。可供使用的商船越来越少,而优先运输的,显然是武器、粮食、药品,而不是咖啡。

利弗莫尔意识到,即便当前市场上咖啡库存充足,但补给一旦中断,库存终究会枯竭。到那时,价格将不可避免地飙升,而这个过程并不会太久。

“这并不需要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水平就能看明白。”他事后回忆道。“这不是一次投机,而是一场投资。”

他开始大量买入咖啡期货,耐心等待市场的变化。他知道,这不会是一次立竿见影的交易,可能需要时间才能兑现收益。但他有耐心,因为他坚信这笔交易最终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然而,市场并不总是如人所愿。他入场得太早了,行情迟迟未能启动。他持有的期权一直延续到1918年7月,价格却没有如他预期般起飞。当合同到期时,他惨亏60万美元,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资金化为乌有。

但利弗莫尔不是普通人。亏损并没有让他退缩,他只是耸了耸肩,像是一个棋局落败的高手,淡然接受自己的失误。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而是迅速调整策略,意识到自己只是入场过早,而非判断错误。他决定重新出击,并且这次要更大胆一些。

不久后,咖啡价格跌至每磅8美分左右,市场仍然一片低迷。而利弗莫尔却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一次,他不仅仅是重新买入,而是大举加仓,以原来三倍的规模建仓。他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我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那现在只是更好的入场时机。

市场终于开始发生变化。他刚刚吃进三倍头寸,价格便开始上涨。利弗莫尔知道,属于他的时刻终于来了。

他回忆道:“我持有的合约卖方是那些咖啡烘焙商,他们从巴西购入咖啡,并且满怀信心地预计着这些货物能够按时运抵美国。可他们忽略了一点——他们根本找不到船来运输。

当这些烘焙商意识到这一点时,他们的信心彻底崩溃。市场上大量低价抛售的库存迅速被消化,而运输问题却始终无法解决,真正的供应危机终于浮出水面。**

尽管比自己最初预测的时间晚了一年,但这一刻,利弗莫尔的判断终于得到验证。他对此十分坦然:“对错误的惩罚就是亏钱,而对正确的行动,市场会给予丰厚的奖励。

咖啡价格开始狂飙。

利弗莫尔不仅持有大量的实物咖啡,还持有大批期权。他站在风暴的中心,看着市场按照他的预期轨迹运行,巨额利润即将滚滚而来。此时,他已经预见到自己的回报将超过500万美元。

0 0 votes
Article Rating

Leave a Reply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