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杰西·利弗莫尔快四十岁了。他站在人生的另一个巅峰,但这一次,他心里竟然涌起了一丝奇怪的空虚。财富,他已经证明自己可以失去,也可以重新赢回来。然而,随着岁月流转,他开始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金钱买不到归属感,名声填不满内心的孤独。
在华尔街,他仍是那个睿智而果敢的投机天才;在社交圈,他是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周围从不缺年轻貌美的女伴。但他越来越羡慕那些与自己年龄相仿、却有幸福家庭的男人。他在他们的眼里看到了一种安稳,那是一种不需要每日豪赌、不用随时警惕市场风暴的平静生活。
然而,他知道,这样的生活不会发生在内蒂·乔丹身上。
内蒂——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个让人难以定义的女人。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急促的交易。他们认识不过两个月,就匆忙步入婚姻殿堂,而在婚礼当天,他们几乎还是陌生人。最初的激情很快被现实浇灭,结婚不过几个月,他们就发现彼此根本无法共同生活。
如果说婚姻是一场考验,那么金钱才是这场考验的核心问题。当利弗莫尔风光时,他们的关系尚可维持;可一旦经济形势恶化,内蒂便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真正让他们的婚姻走向破裂的是珠宝——或者说,是内蒂对珠宝的态度。
当利弗莫尔经历资金危机时,他不得不向妻子坦白,希望她暂时典当珠宝以渡难关。然而,在保留珠宝和支持丈夫之间,内蒂选择了珠宝。她带着价值三万美元的珠宝逃往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父母家,并由她的父亲亲手把它们锁进保险箱。从此,这场婚姻变成了一种奇怪的状态——他们各自生活,但法律上仍是夫妻。他们每年还会在棕榈滩一起度假,彼此仍然是朋友,但再也没有真正地生活在一起。
利弗莫尔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男人,他从未真正享受过平凡安稳的家庭生活。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对这段名存实亡的婚姻抱有一种奇怪的忠诚感。也许是愧疚,也许是对过去的一种固执坚持,尽管他已不再爱内蒂,他仍然在能力范围内照顾她,甚至在长岛为她购置了一套舒适的房子。
但这段关系里,内蒂始终是占据主导的一方。她操纵着利弗莫尔的内疚感,也深知如何利用他对自己的情感。这一点,在她的弟弟切斯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908年,切斯特·乔丹因谋杀并肢解了妻子的尸体而被捕。这是一起轰动纽约的案件,乔丹一家倾尽全力试图保住切斯特的性命。但他们真正的希望,寄托在内蒂的丈夫——那位华尔街的富翁杰西·利弗莫尔身上。
内蒂向他提出请求,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态度。尽管这时的利弗莫尔经济状况并不乐观,但他还是拿出了20万美元,支付了切斯特的律师费用。然而,这笔钱并未能挽救切斯特的命运——他的死刑最终被判决,律师的努力全部失败。当乔丹家族意识到钱无法改变结局时,他们竟然把责任推到了利弗莫尔头上,指责他没有做得更多。
这件事让利弗莫尔彻底看清了乔丹家族的本质。内蒂的父母也从未真正接纳他,他们只在他富有时享受他的财富,而在他贫困时弃他如敝履。
他花了16年才彻底看清这一点。
1917年,当利弗莫尔迎来自己40岁生日时,他的所有旧债已经清偿,身价再度攀升至数百万美元。纽约金融圈重新接受了他,报纸上频频出现他的名字。他依旧在华尔街的战场上驰骋,他的办公室设在时代广场附近,而他的住所则是纽约第五大道的荷兰酒店,那里是时尚与奢华的象征。
他重新站在巅峰,但这一次,他的心境已经不同。
他不再沉迷于那些短暂的情人关系,虽然他的身边依然不乏美丽的年轻女子。他开始真正思考自己的未来——他想要一个真正的家,想要一个能给予他归属感的家庭,想要孩子。
这是他从未有过的渴望。
过去,他只关心市场的涨跌,关心财富的增减。而如今,他的目光开始从华尔街投向家庭,他开始思考:如果再不改变,等到50岁、60岁,他是否还要孤身一人?
他已经输掉了太多东西——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时间,还有他生命中最美好的那些年华。他不愿再把未来浪费在没有归属感的生活里。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
这一次,他要寻找一个真正的伴侣,而不是一个只会在财富丰盈时依附他、在风暴袭来时逃走的人。